自然阿塱壹|「古」道「新」契機

採訪/撰稿 梁德珊
攝影 劉啟稜 陳添寶 陳忠峰,剪輯 陳添寶 

海浪拍打在礫石灘上,來回翻滾的鵝卵石,經過太平洋浪潮數度洗禮,堆砌出百年來原住民遷徙的路徑…

這裡是著名的阿塱壹古道,北起台東南田,南至屏東旭海,橫跨台灣少數的海岸原始森林,2000年為了開通台26線而聲名大噪。2012年,屏東縣政府劃設了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由於阿塱壹部分路段在保留區內,台26線最終宣告破局。 

當時,部分居民認為,開闢公路能將錢潮、人潮帶進社區,只是沒了道路之後,就真的沒有發展了嗎? 



阿塱壹導覽員「東方」,2000年第一次踏上阿塱壹,六年過去,當他再度回到阿塱壹,卻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台26線台東段已經完工,原本十二公里的古道,剩下七公里,親眼見證的自然地景消逝,「東方」決定留下來,帶遊客體驗阿塱壹的美。 

2012年劃設保留區之後,越來越多人加入導覽員行列。最初,帶遊客走古道是為了讓大家思考道路的開與不開,卻意外讓這裡成為旅遊勝地。一日三百個保護區名額,周末一位難求。縣政府更規定,只要進入保護區,遊客就必須自費聘請導覽員。 

人數限制與收費曾引發爭議,不過一趟路走下來,遊客更了解古道,環境受到保護,導覽員也獲得報酬,可說是三贏。然而導覽員名額有限,無法讓所有居民受惠。如何利用阿塱壹吸引的人潮,擴大影響力,成了居民的新課題。 

旭海部落是阿塱壹屏東端的出入口,享有地利之便,加上縣政府每日提供三十個進保護區的名額給部落。旭海觀光產業小組於是結合古道,順勢推出遊部落的行程。遠近馳名的旭海大草原,是早期居民放牧的場所,牛兒低頭吃草的畫面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能看見遠方阿朗壹的遼闊視野。 

只靠單一部落的單打獨鬥,難以撐起整個觀光產業,必須有更多社區參與,拿出各地特色,產生橫向連結。距離旭海車程不到半小時的東源部落,是當時積極參與保留阿塱壹的部落之一,生態資源豐富。 

東源湖邊長著台灣稀少的特有種植物,水社柳。全台不到三千棵,其中一千六百棵就長在東源部落。在劃設保護區前,部落就開始推展生態旅遊。 

部落導覽員「穰懹」相信,族人能用生態旅遊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部落青年擔任起社區解說員,社區媽媽們經營起餐點,午餐時間遊客絡繹不絕。這些旅遊行程除了促進部落就業,也讓遊客在過程中,更了解部落文化。  

居民積極的把旅遊網擴張,從點變成面,把遊客帶進部落,留在部落。政府把不開發公路的錢省下來,回饋給居民,也能創造更多價值…

集數
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