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主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孫義文指出,都市因為熱島效應導致氣溫攀升,每年熱傷害人數,無論是成人或兒童都有增加趨勢,特別是兒童,因為皮膚、汗腺發育尚未成熟,散熱不如成人好,更容易有熱傷害發生。
保母陳小姐表示,想趁暑假帶孩子到戶外公園玩,但因為遊戲場的金屬滑梯和磨石子滑梯都非常燙,怕孩子燙傷,只能在旁邊找樹蔭歇息。民間團體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用紅外線測溫槍測量,提醒家長注意遊戲場高溫。


日曬遊具設施燙到不敢玩
特公盟公園組組長鍾欣潔指出,「磨石子滑梯通常是給幼齡孩童玩耍,但聚熱效果很快,溫度可達攝氏50度,另外金屬材質的滑梯和轉盤溫度高,也有孩子坐上去被燙傷的經驗。建議要先用手觸碰過,溫度適合才能讓小孩玩。」
醫師孫義文表示,金屬遊具吸熱後,容易燙傷,塑膠材質則容易脆化變軟,要注意承重設施是否有斷裂或碎裂風險。除了遊具材質,遊戲場常使用的人造鋪面,如橡膠地墊和人工草皮,也比真草皮多了兩倍的溫度。


鍾欣潔指出,人工草皮看起來像草皮,但底下是橡膠地墊組成,曝曬溫度超過60°C,是所有材質中最高的,真草皮即使在烈日曝曬下,也僅有28°C。「因此,在人造鋪面上玩耍時,不建議孩子打赤腳。」
樹蔭下的自然鋪面 比人造鋪面溫度低8°C以上
根據特公盟觀察,目前多數兒童遊樂場以橡膠地墊為主,近年也有公園開始設置自然的鬆散鋪面,例如礫石、樹皮、木屑或沙坑,除了提供孩子豐富的觸感體驗,也比人造鋪面溫度還要低8至14°C,是公園降溫的好幫手。

如果在自然鋪面上方有樹蔭或遮陽設施,可以將溫度降到30°C以下,因此不少家長帶小孩來公園玩,最喜歡挑選樹蔭底下玩沙、玩石頭。鍾欣潔呼籲,政府應加強公園遮蔭、鋪面改採自然材質,幫遊戲場降溫。
不過,一座遊戲場要塞下好玩的遊具、要有樹蔭和遮陽設施,又要兼顧自然鋪面設計,往往受限兒童遊戲場安全法規,以及各個場地面臨的限制。
遊戲場很少樹蔭和遮陽?
公園遊具設計業者陳翰可指出,台灣常見的遊戲場設計規範(詳見下方表格),會針對不同遊具設定安全距離,在安全距離範圍內的空間,都必須淨空,避免碰撞。如果平台上方有延伸的枝葉也必須清除,這也導致樹木或遮陽設施很難留在遊戲場內。

另外,以南港四分綠地為例,主管及設計單位說明,因為公園緊鄰馬路,無法預料孩童是否會將石頭、樹皮往外丟,影響用路人安全。加上擔心真草皮缺乏緩衝能力,會因踐踏裸露,難以維護,因此在兒童遊戲場的鋪面材質選擇上,改以人工草皮。

隨著氣候日趨炎熱,兒童遊戲場的高溫議題引起重視,衛福部在2025年4月的兒童及少年事故傷害防制協調會中,希望各界提出應變措施,例如:在遊戲場利用自然環境或設施提供遮陽、選擇天然材質、設置溫度顯示器和水霧降溫。

先考量兒童遊戲場立地條件
台北市公燈處南港管理所主任莊國境指出,高溫議題在近兩年受到重視,目前新設的兒童遊戲場,設計階段就會考量基地附近的樹與建物等天然遮陽,不足的部分可以使用人工遮陽和降溫設施的補強。
針對遮蔭不足的兒童遊戲場,特公盟建議可依據日照分析,建置遮陽,在孩童使用時段達到降溫效果。
避免熱傷害從遮陽做起
特公盟鍾欣潔認為,若要做人工遮陽,兒童遊戲場有三個地方要優先納入,第一是金屬材質的遊具設施,第二是熱門排隊的遊具設施或孩子久待的沙坑設施,第三是大人小孩的休憩區。

台北市公燈處莊國境主任指出,目前常見的遮陽設施包含帆布、流蘇型遮陽,還有加裝噴霧設施等,也可以在遊具設計階段,就將遮陽納入考量,「這樣不需額外加裝人工遮陽棚,影響安全問題,造型也不會突兀,但相對造價高。」
南港東陽公園,就有一座「魔王之塔」遊具,總高8公尺,考量安全性採分層設計與加蓋圍牆,形成半遮蔭空間,孩子可以在遊具內穿梭,躲避曝曬。新莊頭前運動公園,則是有一座「漫步森林瞭望塔」同樣可以提供遮蔭功能。

推廣自然鋪面與水霧設施的難題
現在有許多新建兒童遊戲場,會使用自然材質鋪面,例如鬆散的樹皮、木屑、石子和建設沙坑,但莊國境也指出,自然鋪面容易分解,比較不受部分居民青睞,因此要將自然鋪面取代人工地墊納入降溫設計,仍需要溝通與克服。
特公盟鍾欣潔表示,人造鋪面三到五年就需要汰換,對環境是很大的負擔,自然鋪面只需要定期補充維護,又能對環境友善,孩子喜歡接觸自然材質,也能提供遊戲場降溫,仍建議遊戲場設有一定比例的自然鋪面。

水霧設施也是降溫的方案之一,但公園遊具設計業者陳翰可指出,水霧設施需要設置機電設備,花費成本高,也需要考量兒童遊戲場的建置與更新預算,目前在小型兒童遊戲場不常見,比較適合在旗艦型公園使用。
隨著氣候越來越炎熱,哪些兒童公園有遮陽的迫切性,又有什麼方案、要做到什麼程度,各界還在研擬。

※常見遊戲場設計規範:
1.一般固定設施: | 以最外圍支架往外算起,至少需要183公分的淨空距離。 |
2.鞦韆設施: |
前後要保留設施高度兩倍(2H)的淨空範圍,假設鞦韆高2公尺,設施前、後要各留4公尺。 |
3.站立式搖動或彈跳設施: |
從設施周圍任一邊起算,至少要有213公分的淨空距離。 |
4.滑梯設施: |
平台上方213公分必須淨空,兩側53公分必須淨空,緩衝區183至244公分必須淨空。 |
資料來源/台北市公園兒童遊戲場工作手冊、新北市遊戲場設計工作手冊 |
核稿/廖婕妤,編輯/林彤恩 、林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