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紋
樹 田 | 創造林下經濟的另一種可能
台灣擁有大約219.7萬公頃的森林,當中估計有27萬公頃是生產性的人工林,這些人工林,有些鄰近山村,有些位在私有地上,如何善用人工林底層,種出更多經濟收入呢?林業試驗所的專家,正透過系統化的試驗,研究如何妥善利用生產型的人工林,讓林下經濟可以發展出不同模式,他們是怎麼做的?
路殺大調查|找出人與動物的衝突熱點
道路、車輛,帶來了行動上的便利,有時候,卻也帶來死亡。有群生命需要過馬路,卻看不懂號誌。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以2017年進行的兩次試辦系統性調查結果去推估,全台灣平均一年可能有超過五百萬隻以上的野生動物被路殺。明白問題在哪,才能著手改善,想要答案,方法不難,只要一台手機和一顆溫暖的心。
藻礁大未來|當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在桃園藻礁
沒有珊瑚礁的繽紛,乍看之下,不算美麗。走近、蹲下,才能看見傳奇。這是由藻類所建造的生物礁,藻類留下的鈣化石灰質,黏結其他沉積物,慢慢形成礁體,最古老的有7600年。
【食農教育】小學生辦桌|從耕種到料理
一個充滿食物的學校,笑聲最多的課,不在教室裡。一雙雙稚嫩的手,陪伴種子到餐桌,他們想完成一場夏夜晚宴,親手為師長煮出謝師宴。超迷你的小田、果園、菜園,還有魚菜共生,這些都位在台南官田國小的校園裡,五年前到任的校長林保良,正進行一場獨一無二的食農教育。
泰平輕遊|雙溪泰平風景停格:石頭屋、水梯田、古道
小橋、流水、人家,遺世獨立的迷你桃花源,保存在翡翠水庫最上游。它曾是淡蘭古道的重要中繼站,後來漸漸沒落,加上水源特定區的嚴格限制,時間彷彿停格。一群人用心轉變著泰平里,荒廢的水田,一塊塊重新種植,遺落的古道,一段段細心手作。走進泰平,這裡古樸又清新,讓人一見傾心。
燃氣新時代|2025年能源轉型關鍵
政府預計在2025年,50%的電力來自天然氣,當前的兩個挑戰,一個是增加天然氣輸儲設備,一個是增加天然氣發電機組。地狹人稠,98%都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將如何邁入燃氣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