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平

深海裡會有什麼?

2019-07-20

深海,是什麼樣的世界呢?黑暗無光、有熱液噴泉及巨大的生物?未知,總帶給人們無限的想像,一直以來科學家克服種種挑戰,亟欲解密。

【島嶼十二獸】緣起

2019-05-15

「我們的島」推出的「島嶼X十二獸」特別企劃,看看這些與我們有關的動物,牠們在台灣過得好嗎?

【穿梭島嶼20年 污染篇】無人知曉的未爆彈

2019-01-07

1960、1970年代,工業發展,帶動台灣經濟起飛,發展期間,卻伴隨諸多代價。填海造陸,煙囪燃燒,漁業資源與空氣品質,節節敗退。毒埋土壤,地下水跟著污染,人的健康也隨之犧牲。與毒共存,如何能解?工業遺毒史,有沒有終結的一天?

【823水災】水劫-圍村之水|打造韌性國土的迫切性

2018-09-03

8月23日開始,熱帶性低氣壓帶來的強降雨,轟炸著南台灣,大水猛灌住家、道路、農田,汽機車滅頂,馬路變水路,路上行船,膠筏與救生艇成為淹水災區的運輸工具之一。 雲嘉南沿海低窪地區變水城 從雲林、嘉義、台南到高雄都有淹水災情,估計淹水總面積有四萬多公頃,其中嘉義就占76%,是受災最嚴重的縣市,尤其沿海地勢低漥的部分村落,被水圍困,淪陷水中央,直到第五天,嘉義縣東石和布袋還有八處仍在淹水。...

環境運動沒有逗點,只有往前|訪柯金源導演想要照見的未來(下)

2018-06-18

為何片子最後拉回很多現在的事件,用意是…. 為了前後對照,我想要知道,當年大家努力爭取保護留下的環境,後來是如何規劃的?又往哪裡走了?甚至是否正面臨不同利益思考的拉扯,比如國光石化和濱南工業區,這麼多年來,還是持續面臨環境保護與開發利益的老問題,我也很擔心未來的方向會走偏了,所以想去檢驗與前後對照,當年大家極力倡議保護下來的環境,該怎麼使用?目前又遇到那些困難?正好讓大家再一次思考!...

選擇前進不後退|訪柯金源導演想要照見的未來(上)

2018-06-18

導言 影像是個照妖鏡,照出歲月,照出變化,經過三十年的時間驗證,得到什麼答案?而台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什麼變了,什麼又沒變呢? 《前進》紀錄片,描述從1980年代戒嚴時期開始,台灣近三十年來的重要環境運動與事件,從鹿港反杜邦、李長榮化工抗爭、反核、反六輕、反濱南,再到國光石化公民運動、反空污等議題,透過影像回顧與比對,訪問當時的紀錄者與抗爭者,用時間驗證過去與現在,想要照見未來,...

東沙二十《下篇》:曾歷經珊瑚白化的東沙環礁如何起死回生?

2017-12-11

冬日的清晨,東沙島還籠罩著黑幕,陽光捨不得從厚厚的雲層中露臉,只微微地放出一點點光芒,天空漸漸被染成淡紅色,美麗的雲彩是甦醒的前菜,然而這座島嶼一天真正的開始,是從大王廟。

東沙二十《上篇》:擁有世界級珊瑚生態的神秘東沙島在哪裡?

2017-12-11

2000年,公視記者第一次搭乘海洋研究船,登上東沙島,之後每隔幾年就會造訪。17年來,從漁船、研究船、海巡署艦艇、軍機到民航機,幾乎每種交通工具都坐過,只為了替這個獨特的地方,留下見證。

雨撼北海岸|強降雨下的土地管理與排水系統

2017-06-05

變色的海水、泥黃的台二線、崩塌的山壁,一場暴雨,改變了北海岸的顏色。6月2日,梅雨鋒面為北海岸帶來暴雨,基隆市基金一路,短短幾小時,變成黃濁大河…

與水共存之路|強降雨下的海綿城市

2017-06-05

6月2日上午,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雷雨警報,呼籲北部嚴防土石流及淹水,短短一小時,台北市東湖國小就測到當日最大降雨量,每小時154毫米。目前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台北市的雨水下水道設計標準是每小時78.8毫米,已是全台最高,面對暴雨來襲,還是無法負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