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利

【動物保育】弱勢顧弱勢|手心向下的一堂課

2024-06-29

德安教養院、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在彰化的二水生態教育館,展開了一項合作。心智與常人不同的院生將成為保育志工,學習如何照顧比他們更弱勢的野生動物。他們需要機會,也證明了當機會來臨,他們有能力把握。

依傍山水間:紅茶小農返鄉記

2024-05-25

出產紅茶的南投縣魚池鄉五城村,有另一個地名,蓮華池。和其他郊區不同,這裡保有一片原始低海拔森林。百年前保護下來的森林,如何幫助返鄉小農在山水間立足?

武陵河烏啟示|氣候變遷對物種影響的長期監測

2024-05-12

七家灣溪因為環境維護的好,食物來源充足,是大甲溪上游河烏族群外擴的基地,這裡的河烏,族群數量受到颱風很大的影響,是極端氣候的敏感族群,當颱風來的時間異於往常,甚至該來的颱風沒有來,對牠們來說都是問題。歡快的春日,氣候異常的陰影跟隨,武陵的河烏,還好嗎?

餵餵黑鳶OK嗎?|人為餵食的爭議與必要性

2024-04-13

全台灣最大的曾文水庫,有穩定的老鷹族群。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希望打造「老鷹之鄉」來帶動地方發展,在地業者發展出釣魚放生,讓老鷹自由捕食的遊程。想以黑鳶做為地方創生的明星物種,人與黑鳶應該發展出什麼樣的關係?生態觀光與物種保育能夠取得平衡嗎?

重返和平島 瘤珠螺回來囉|公民科學力量大

2024-03-29

海浪拍打岩石,激起亮白雪花,一切看似不變卻有所改變。一度從和平島消失的瘤珠螺,現在容易發現了。牠們為什麼能回來?回來多少?五位在基隆海邊工作的年輕人,規劃了一個調查計畫,他們打算用什麼方法了解瘤珠螺?

高美濕地有路要拓寬?|觀光需求與生態保育的槓桿

2024-03-01

一望無際的遼闊,海風吹拂的舒暢,夕陽緩緩落下的黃金時刻,天空畫布的圖案不曾重複。當夕陽落下,散場時的交通擁擠是遊客的痛,也是台中市府的嚴峻挑戰。一項還在規劃階段的拓寬道路計畫,希望能解開這個尖峰時間的困境。但在這裡活動的不只遊客,還有土生土長的珍貴陸蟹…

陸蟹的彼岸|造一條牠們專用道路

2024-01-27

銀白色的月光幫陸蟹媽媽把通往海岸的路照亮。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像是對生命的召喚,族群記憶呼應濤聲。此刻牠只有一個念頭,只想做一件事,降海釋幼,如同那一年,牠的母親為牠所做的。牠,能做到嗎?下一步是再往前走的機會?還是車輪爆擊?

鸕鶿三部曲之二|湖山水庫 鸕鶿生了

2024-01-26

船緩緩向前滑行,平靜湖面多了水的波紋,空氣中多了馬達的聲音,挺立的枯樹上,鸕鶿以枯枝搭起的鳥巢裡,原本睡著的寶寶被驚醒了,親鳥也受到驚嚇飛離,這景象不尋常。鸕鶿是冬候鳥,原本不會在台灣繁殖,但2023年,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的研究人員,在湖山水庫發現國內第一筆鸕鶿群體繁殖紀錄,這不同以往的繁殖行為,代表著什麼樣的生態意義?

鸕鶿三部曲之三|金門 鸕鶿閣再來

2024-01-26

抓緊枝條,順著風搖啊搖,金門冬季的風寒冷刺骨,但陽光有一點點暖意,夕陽溫柔地照耀,讓一身通黑的鸕鶿,閃著金光。慈湖原本是金門鸕鶿最重要的夜棲地,2016年莫蘭蒂颱風侵襲,倒了許多木麻黃,導致部分鸕鶿改到其他地方棲息。如何讓鸕鶿願意每年都如常到金門呢?

終極搶救~力挽龍科三期生態衝擊|埤塘裡的動植物要搬去哪?

2023-12-02

桃園龍潭科學園區三期擴建案,開發範圍內有許多埤塘,住著許多不會說話的生物,相關保育團體紛紛展開搶救行動,希望能保住一些生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