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利

重返和平島 瘤珠螺回來囉|公民科學力量大

2024-03-29

海浪拍打岩石,激起亮白雪花,一切看似不變卻有所改變。一度從和平島消失的瘤珠螺,現在容易發現了。牠們為什麼能回來?回來多少?五位在基隆海邊工作的年輕人,規劃了一個調查計畫,他們打算用什麼方法了解瘤珠螺?

高美濕地有路要拓寬?|觀光需求與生態保育的槓桿

2024-03-01

一望無際的遼闊,海風吹拂的舒暢,夕陽緩緩落下的黃金時刻,天空畫布的圖案不曾重複。當夕陽落下,散場時的交通擁擠是遊客的痛,也是台中市府的嚴峻挑戰。一項還在規劃階段的拓寬道路計畫,希望能解開這個尖峰時間的困境。但在這裡活動的不只遊客,還有土生土長的珍貴陸蟹…

陸蟹的彼岸|造一條牠們專用道路

2024-01-27

銀白色的月光幫陸蟹媽媽把通往海岸的路照亮。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像是對生命的召喚,族群記憶呼應濤聲。此刻牠只有一個念頭,只想做一件事,降海釋幼,如同那一年,牠的母親為牠所做的。牠,能做到嗎?下一步是再往前走的機會?還是車輪爆擊?

鸕鶿三部曲之二|湖山水庫 鸕鶿生了

2024-01-26

船緩緩向前滑行,平靜湖面多了水的波紋,空氣中多了馬達的聲音,挺立的枯樹上,鸕鶿以枯枝搭起的鳥巢裡,原本睡著的寶寶被驚醒了,親鳥也受到驚嚇飛離,這景象不尋常。鸕鶿是冬候鳥,原本不會在台灣繁殖,但2023年,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的研究人員,在湖山水庫發現國內第一筆鸕鶿群體繁殖紀錄,這不同以往的繁殖行為,代表著什麼樣的生態意義?

鸕鶿三部曲之三|金門 鸕鶿閣再來

2024-01-26

抓緊枝條,順著風搖啊搖,金門冬季的風寒冷刺骨,但陽光有一點點暖意,夕陽溫柔地照耀,讓一身通黑的鸕鶿,閃著金光。慈湖原本是金門鸕鶿最重要的夜棲地,2016年莫蘭蒂颱風侵襲,倒了許多木麻黃,導致部分鸕鶿改到其他地方棲息。如何讓鸕鶿願意每年都如常到金門呢?

在南投的他們如何保護石虎?|生態服務給付找神隊友

2023-12-02

南投縣中寮鄉是石虎棲息熱點之一,以生產山蕉聞名。石虎喜歡在農田與森林間活動,因而陷入眾多危機,例如路殺、農藥、犬殺、棲地破壞等等,這些生存威脅有什麼解方?這裡的石虎,過得好嗎?

終極搶救~力挽龍科三期生態衝擊|埤塘裡的動植物要搬去哪?

2023-12-02

桃園龍潭科學園區三期擴建案,開發範圍內有許多埤塘,住著許多不會說話的生物,相關保育團體紛紛展開搶救行動,希望能保住一些生機。

多懂你一些:人蝠之間|理解台灣蝙蝠的第一步

2023-10-28

「我們是看不到牠,認為牠不存在,連喜歡牠的機會都沒有。」黃金蝙蝠館館長張恒嘉說。一襲黑衣,以夜色為保護色的蝙蝠,是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的生物,也常常因為不理解,不小心傷害到牠們。人與蝙蝠,相安無事的第一步,是理解。

斷根迫遷?龍科三期擴建案

2023-10-07

秋季日頭依然熾烈,總統府前,內心煎熬的居民高舉標語,「反徵收、護家園」。他們抗議的是龍潭科學園區三期擴建案。為了支持半導體產業,2022年11月3日,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正式宣布國科會啟動計畫,由竹科管理局負責。居民朱雪枝難過的問:「官員大筆一揮,有多少家庭要支離破碎?」

湖心映危機|搶救靜水型原生魚

2023-09-10

來到湖邊,人的心很容易靜下來,但池水中,台灣的原生魚不平靜。生活在埤塘的靜水型原生魚,遭遇棲地消失、水質污染、外來種入侵等多重威脅,有一群人,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搶救生活在埤塘的台灣原生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