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屏
原鄉綠電健檢|讓部落繼續發光
在平地,光電的安裝和維護都是小事一樁,但是在海拔一千多公尺,沒有道路可抵達的山區,可就不太容易了。今年9月,東華大學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和工研院、光電業者組成團隊,不但替花蓮縣秀林鄉同禮部落的光電健檢,也讓居民學會維護管理的基本技術。
空城 記《一》|台灣史上最大的土地徵收
為了提升航空運輸量能,重新調整機場周圍的土地使用,促進桃園都市發展和產業轉型,2010年政府推動桃園航空城計畫。計畫開發範圍4564公頃,區段徵收面積達3147公頃,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土地徵收與開發計畫,受影響的居民超過三萬人。2020年,內政部通過區段徵收計畫,桃園航空城正式進入實質開發階段…
過熱症候群《二》畜牧篇:怎麼幫農場動物解熱?
不只是人,動物也逃熱傷害的襲擊。在台灣,牛舍幾乎都是半開放式,很少採用密閉式飼養,沒辦法用水簾或空調設備控制溫度。當夏天越來越熱、越來越長,畜牧業該如何面對過熱的考驗呢?
過熱症候群《三》作物篇:在乾渴中求活的農作物們
花蓮瑞穗鄉是東部文旦的重要產區,可是今年文旦農實在開心不起來,因為採收前一個月,文旦被太陽曬傷,影響收成。無獨有偶,以生產蜜香紅茶聞名的花蓮舞鶴台地,也因為乾旱和高溫,導致茶樹嚴重受損。面對越來越頻繁的熱傷害威脅,農民該如何備戰呢?
尋找四斑細蟌|淡水河流域的生態指標物種
烈陽下,一行人穿著悶熱的涉水衣,踏進水深及腰的沼澤中,緩緩在基隆河岸社子島濕地移動。沼澤裡有各種小魚、小蝦、螃蟹,但這些都不是要尋找的目標。突然間,蘆葦叢底部細小的身影一閃而過,頭部和身影閃著亮麗的綠色斑點,定睛一看,四斑細蟌就停駐在眼前。
告別不合理電價|電價凍漲對台灣能源轉型的影響
夏至剛過,氣溫飆高到37度,用電量不僅連續四天刷新六月紀錄,更創下歷史新高。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台灣人均用電排名全球第八,僅次於寒冷的北歐國家和能源充裕的產油國。這並不是因為民眾太浪費電,而是產業的因素。
再造山海之味|部落創生的故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直以來和當地環境共生的部落族人,從家鄉環境找出特色農產,像是佳民部落的山蘇、雨來菇,以及織羅部落的葛鬱金、貓公部落的滸苔,這些部落生活文化中的作物,隨著時代演進,又如何走出新面貌呢?
【島在現場】環團呼籲調整高耗電產業的合理電價|2022.06.23
下週一(27)即將召開的電價審議委員會,多個關心能源政策的民間團體,今天舉辦記者會,認為政府應該調整高耗電產業的合理電價,才能落實節能減碳,淨零碳排的目標。 相關新聞》27日召開電價審議會 王美花:台灣電價低需合理反映 相關新聞》全台用電量今日再新高 電價調漲方案6/27審查 中興大學環工系莊秉潔教授指出,烏俄戰爭讓煤、氣等燃料費大為增加,每度電成本已經達到4元,甚至麥寮電廠宣稱煤電成本已到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