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屏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高屏溪流域的風災十年路

2019-08-05

高屏溪流域的三大支流荖濃溪、旗山溪、隘寮溪就像是南台灣的血脈,八八風災後每一條流域都經歷著驚心動魄的改變。經過十年的洗刷、復育,人能否安居?山河是否安好?

礦下居民的曙光|盼礦業改革保障家園

2019-06-24

2017年6月,導演齊柏林辭世,亞泥礦區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撤銷亞泥展限的連署,突破二十萬,呼籲礦業改革的聲浪一波接一波。時隔兩年,礦業法卻遲遲難以完成修法,礦場下的居民,能否等到礦業改革的曙光?  

【島在現場】南投地利部落反水晶礦開採|2019.5.25

2019-05-25

「今天不抗爭,明天淪為小林村」。南投地利村部落村民今天早上在部落入口高舉白布條,表達反對採礦的心聲。 清聚礦業公司從1994年起在南投地利部落上方的姑姑山開採水晶礦,2018年礦業權到期後礦務局核准申請展延到2025年。然而礦權展延過程並未告知居民,直到今年礦區進行水保工程,居民才知道業者又要擴大採礦面積。由於礦區位於當地布農族傳統領域也是部落的水源地,且下方有住家與農地,對部落的居住安全、...

綠能種子在部落|全國第一家部落公民電廠

2019-05-20

近年來,綠能的開發,往往伴隨著生態與部落主權的爭議,但也有許多原住民部落,正一步步地,在綠能與部落發展之間找出解答…

【熊在人間】小熊回家記|從南安小熊看台灣黑熊保育的挑戰

2019-05-06

曾經有句諺語說,拉拔一個孩子長大,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力量。那麼,讓一隻瀕臨絕種的小黑熊重返山林,又需要多少人同心協力,多少專業的考量與規劃,才能完成?近年台灣第一次執行的黑熊野放工作,從照養到訓練如何進行?野放之後的工作與挑戰又是什麼?

飄洋過海蘭嶼豬|解開小耳豬深藏的秘密

2019-04-01

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肉豬,大部分都是國外的洋豬,其實台灣本土存在著兩種原生種豬,一種是生活在山林裡的野豬,一種是蘭嶼的小耳豬。蘭嶼豬經過農政單位四十多年的保種,現在成為重要的實驗動物,牠的基因,更隱藏著遠古的秘密…

奔騰 小水力|微水力發電的可行性

2019-03-18

台灣山高水急、雨量豐沛,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近年來,部分社區、台電、農田水利會,展開各種小水力的開發,讓這最古老的發電方式,再度受到重視…

山林裡的祕芳|台灣原生植物入餐桌

2019-02-11

廚房裡的辛香料,用來用去,只有青蔥、大蒜、辣椒嗎?其實,台灣山林裡各種原生香料,一直是原住民文化中的一部分,這些獨具風味的香料,有沒有可能站上世界舞台,成為代表台灣的一種味道呢?

台灣不可缺少的豬隊友

2019-02-04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豬的認識往往只是餐桌上的一盤肉,但其實豬對人的貢獻遠遠不僅於此。豬是在靈長類之外,跟人類最相近的動物,牠是重要的實驗動物,人類醫學的進步很多都要倚靠豬。除此之外,牠身上的基因密碼,隱藏著遠古人類遷徙的祕密。今年是豬年,就讓我們好好認識這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豬隊友。 現在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肉豬大部分都是國外的洋豬,其實台灣本土存在著兩種原生種豬,一種是生活在山林裡的野豬,...

惡地生機|看似荒涼其實有著豐富生態的月世界

2019-01-28

台南與高雄交界,一片由泥岩形成的月世界。一年多前,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為了解這裡的動物生態,開始架設攝影機進行長期觀測。惡土地形一向被認為草木不生、生態貧瘠,但晁瑞光發現,龍崎地區生態超乎想像。 架設攝影機的位置,就在龍崎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預定地周圍一公里內。攝影鏡頭下的龍崎,是動物的樂土,野兔寶寶黏著媽媽喝奶、白鼻心在這裡談情說愛、穿山甲悠然過溪、竹雞帶著小雞覓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