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鍾

草原隱士的危機|滅鼠藥和鳥網威脅台灣草鴞

2017-03-20

傍晚時分,草鴞即將開始活動前,跟著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走在草鴞曾用來繁殖的草生地邊緣,從種種的蛛絲馬跡,來研判是否仍有草鴞利用棲息。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說,台南、高雄偏遠丘陵地山區,因為地廣人稀,對草鴞的干擾比較少,是最適合草鴞棲息的環境。

燒不掉的垃圾危機|台東焚化爐啟用爭議

2017-02-27

建農垃圾掩埋場收納全台東市的廢棄物,容量有33萬5000立方公尺,目前只剩下7.5%的掩埋量,已經接近飽和。台東縣有十三座垃圾掩埋場,幾乎都和建農垃圾掩埋場一樣有爆滿危機,尤其是人口較多的鄉鎮,剩餘掩埋量都低於一成。所以過去幾年台東的垃圾都是委託外縣市代為焚化,最早是屏東縣,後來是高雄市。

燒香的兩難

2017-02-13

香煙繚繞,鑼鼓喧天,遠道而來的進香團,人手一束香,誠心祭拜,表達對神明的敬意。香火鼎盛的廟宇,熱鬧的廟會,近年來,是政府為了改善空污,努力管制的目標之一。

核食能安?III|藏在食物裡的不安

2017-02-06

草莓,是栃木縣最重要的產物,也是栃木縣向來想出口台灣的產品。那須高原農園觀光部長椎貝達朗指出,那須高原町的草莓園多半採溫室種植,也有定期檢驗,當地人並不覺得有輻射污染問題。核災後,只因道路中斷受到短暫衝擊。經過那須町大力宣傳,近兩年,來採果的台灣遊客甚至絡繹不絕。

核食能安?|核污染重創福島農林水產出口

2017-02-06

「這裡是綠色區,就是安全區。工作人員沒戴口罩就可以走來走去。目前電廠內大概九成都是綠色區。」東京電力公司原子能選址總部長岡村祐一,在搖晃的公務車上對我們說明,為了把曾經超過1500微西弗的超高輻射環境,降到可以只戴口罩就行走,六年來,東電去除了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表土,再鋪上柏油或水泥。經過這些除污工程,目前輻射的環境背景值,已經和台北、東京,相差無幾。

核食能安?II|開放核災區食品引發食安爭議

2017-02-06

福島災後,日本政府針對福島、青森、岩手、宮城、山形、茨城、栃木、群馬、埼玉、千葉、新潟、長野、靜岡等十三個縣市進行出貨管制。災後不久,日本政府將原本食品中的輻射容許量從每公斤370貝克放寬到500貝克,這個政策為消費者帶來食安陰影。不論日本政府如何促銷東北復興,鼓勵餐廳與消費者購買當地農產品,核災區食品在日本國內,還是有滯銷問題。

人人都是發電廠|實踐能源自主

2017-01-16

塵霾、溫室效應、輻射污染…我們享受便利用電,卻也承受能源苦果。公民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扭轉能源困局?從北到南,公民電廠運動正蓄勢待發…

礦下家園|全台最多礦場的縣市

2016-12-28

今年10月,台灣各地與礦區為鄰的居民,來到行政院前,他們有許多來自好山好水的花蓮,那裡是全國礦場最多的地方,台灣246個礦區中,花蓮就占了82個。從和平溪、立霧溪、三棧溪、支亞干溪,每條溪上游,雲霧繚繞之處,都是一座又一座礦場。面對新礦進駐、舊礦展延,礦下居民的心聲,能否被聽見?

御風行|漁業、生態和離岸風電發展衝突如何解?

2016-12-05

風是有力量的,這份力量,可以轉變成電,可以改變台灣。想從海上迎風產電,怎麼走,能更順利?

宜蘭人,爭青天

2016-11-28

現在只要一到壞天氣,黑煙都很多,朝天上去。整片都是黑煙,會煩惱身體不健康,但是他們說這不要緊,沒有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