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陳慶鍾
陸蟹的彼岸|造一條牠們專用道路
銀白色的月光幫陸蟹媽媽把通往海岸的路照亮。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像是對生命的召喚,族群記憶呼應濤聲。此刻牠只有一個念頭,只想做一件事,降海釋幼,如同那一年,牠的母親為牠所做的。牠,能做到嗎?下一步是再往前走的機會?還是車輪爆擊?
鸕鶿三部曲之三|金門 鸕鶿閣再來
抓緊枝條,順著風搖啊搖,金門冬季的風寒冷刺骨,但陽光有一點點暖意,夕陽溫柔地照耀,讓一身通黑的鸕鶿,閃著金光。慈湖原本是金門鸕鶿最重要的夜棲地,2016年莫蘭蒂颱風侵襲,倒了許多木麻黃,導致部分鸕鶿改到其他地方棲息。如何讓鸕鶿願意每年都如常到金門呢?
鸕鶿三部曲之二|湖山水庫 鸕鶿生了
船緩緩向前滑行,平靜湖面多了水的波紋,空氣中多了馬達的聲音,挺立的枯樹上,鸕鶿以枯枝搭起的鳥巢裡,原本睡著的寶寶被驚醒了,親鳥也受到驚嚇飛離,這景象不尋常。鸕鶿是冬候鳥,原本不會在台灣繁殖,但2023年,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的研究人員,在湖山水庫發現國內第一筆鸕鶿群體繁殖紀錄,這不同以往的繁殖行為,代表著什麼樣的生態意義?
以廢轉能怎麼轉|固體再生燃料SRF 真的同時解決廢棄物又產生綠能嗎?
台灣事業廢棄物產量居高不下,其中可燃廢棄物每年約有20萬噸的處理缺口。為了解決去化難題,政府推動將適燃廢棄物做成固體再生燃料(SRF)。能源署指出,每一噸SRF大約可以替代0.86噸的煤,也能減少燃煤的使用。不過,SRF真的能同時解決廢棄物和產生綠能嗎?
城市裡的野鄰居:白鼻心
剛落成的嶄新大樓上,有隻乍看像貓的生物在圍欄上飛簷走壁,仔細一看,尾巴似乎比一般的貓還要長;夜深人靜時,天花板上傳來乒乒乓乓的聲音,令人懷疑是不是老鼠打架?近年有一種野生動物逐漸適應都市環境,牠們不只是偶然路過,而是已經在城市裡安家落戶,這個現象背後有什麼含意?又帶來哪些課題?
終極搶救~力挽龍科三期生態衝擊|埤塘裡的動植物要搬去哪?
桃園龍潭科學園區三期擴建案,開發範圍內有許多埤塘,住著許多不會說話的生物,相關保育團體紛紛展開搶救行動,希望能保住一些生機。
【島在現場】冬候鳥-鸕鶿|2023.11.13
13日清晨,天還沒亮「我們的島」記者跟著基隆河巡守隊志工,來到松山彩虹橋,等待一群遠道而來的嬌客,冬候鳥-鸕鶿。 以往想要一睹鸕鶿群的身影,可能得跑到金門或是嘉義鰲鼓溼地等較為自然的棲地環境。台灣北部則是1992年首次在新山水庫記錄到鸕鶿出現,之後零星出現。2018年有民眾在基隆河流域意外發現一大群的鸕鶿群穩定度冬的蹤跡,讓許多愛鳥人士興奮不已,沒想到可以在台北市區看到鸕鶿覓食、飛翔的畫面,...
失落的櫟林王國|台東安朔殼斗科植物的消失警訊
台灣有百分之六十的面積,覆蓋著森林,有生長在高海拔的針葉樹,也有低海拔闊葉林,殼斗科植物就是其中代表樹種之一。以殼斗科為主的森林,被稱為櫟林,大多分布低海拔地區,農業開墾與造林,已經所剩無幾。在台東達仁,有一片曾經遭受人為干擾的殼斗科森林,難得逐漸恢復成原始林樣貌,然而這片最後的櫟林,也面臨消失的危機……
【高雄的魔法森林】替城市留下涼意|台鐵高雄機廠開發爭議
到Google News按★追蹤「公視我們的島」 為了配合鐵路地下化,高雄機廠在2013年搬遷到屏東潮州,原本在鳳山,廣達31公頃的舊廠區,台鐵計畫開發再利用。由於高雄市府提出的計畫案,恐讓綠地變得破碎,於是部分居民和環團發聲反對,呼籲集中開發保留綠地。
【島在現場】台北市大同區鄰損現場|2023.9.15
試想,你家旁邊正在進行都更案,拆房子和挖地基時劇烈震動,你發現你家的梁柱龜裂歪斜、門窗變形打不開、地板也出現裂縫,向建商和市政府反應,得到的回應卻是繼續居住無安全之虞。想取得基本資料釐清責任,但不管是現況鑑定報告、施工期間監測報告等等始終缺漏或要不到,眼看建商持續施工卻求助無門,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