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鍾

為溪流整治把關│該如何落實生態檢核

2020-10-12

侵蝕、氾濫、堆積,是溪流的日常,當一條溪流因為人類需求,不得不被整治,該如何為工程合理性把關?  

瓦礫冒險家|特搜人員是怎麼訓練的?

2020-09-28

萬一受困,這會是你最渴望的。穿著顏色鮮明的服裝,為了拯救生命,他們拿自己的命來拚,危急時刻,他們是瓦礫間的亮點,是受困者的希望。  

與蛇為鄰|解開對蛇的誤解與恐懼

2020-09-07

在台灣,蛇是最常與人發生衝突的野生動物,為何牠們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是有人放生?自然生態的一環?究竟該如何正確看待蛇的存在?  

光電停看聽:從知本濕地看原民傳統領域與綠能發展的衝突兩難

2020-08-24

炎炎夏日,氣溫屢創新高,氣候變遷的影響,越來越有感,政府想藉由太陽光電加快減碳腳步,然而許多地面型光電案場,卻因為引發環境與社會衝擊,進度停滯,其中包括位於台東知本濕地、由韋能能源子公司盛力能源得標的知本發電廠,建置容量202MW,預計完工後,將成為東北亞規模最大的光電廠。  

為蛇找生路|友善耕作保護蛇類生存環境

2020-07-06

說起蛇這種生物,不少人第一個反應是厭惡或恐懼,其實台灣有不少蛇類,早已因為人類的活動,面臨存亡關頭。

藻礁受難記|中油工作船刮傷礁體

2020-06-15

在桃園沿海,長達27公里的藻礁海岸,特殊的礁體,是以十年生長一公分的速度,慢慢堆疊起來的。每年春天藻礁會變紅,這是擁有造礁能力的殼狀珊瑚藻,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鄰近大潭電廠,被稱為大潭藻礁的這段海岸,在最美麗的時節,一場意外造成了無法回復的傷害。  

共病時代:跨物種傳染病的挑戰

2020-06-15

截至2020年6月中,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四十萬人,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微小病毒,卻為人類政經社會帶來巨大衝擊。  

巨木森林的攝影進擊

2020-05-04

尋找「撞到月亮的樹」,絕對是個很硬斗的行程,光是攝影器材就多的嚇人,這還不包括,所有人員在山上的食物,為了減輕背負重量,十六天我們都得跟臘肉及乾燥蔬菜相依為命。 每天走的是沒有路的路,睡覺更是走到哪睡到哪,除了把「熱血」交給螞蝗來折抵住宿費,最慘痛的代價,莫過於交給黃喉貂的伙食費。 即使三餐吃不飽也睡不暖,我們還是帶回各種角度的拍攝畫面,尤其此行執行空拍任務的遙控直升機「小白」,讓我們繃緊神經。...

【燃燒的澳洲系列報導】 災後重建-野火後的新生

2020-05-04

2019年夏天,規模超越以往的森林火災,襲擊了澳洲大陸。這場災難,讓澳洲民眾警覺到,氣候變遷不是未來的預言,也開始反思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從最先進的科技,到最古老的生態智慧,從外在家園,到個人身心的重建,澳洲人如何在災難之中,找尋希望?  

【文化燃燒背後的涵義-專訪原住民文化推廣者丹.巴伯】

2020-04-29

前言: 2019年12月,距離雪梨市區北方約兩小時車程的獵人谷,受到嚴重的森林火災襲擊。不過,這裡卻有一片位於山林間的小屋,奇蹟似的毫髮無傷,逃過火劫。這些小屋是人稱「菲爾叔叔」的菲爾.謝伯德(Phil Sheppard)所搭建的,菲爾雖然不具原住民血統,他卻十分愛好原住民文化,因此在獵人谷的山間,成立了一處營地,經常舉辦原住民文化的學習營,吸引海內外的人們來參與。 5年前,菲爾邀請委拉祖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