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寶

旱澇並存的季節|我們該如何因應?

2020-05-25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代表著作物生長最需要雨水的時節,但今年穀雨卻遲遲不肯報到。不只是農民,河裡的魚也渴望著天降甘霖,沒想到老天一下雨,就是致災性的豪大雨。當旱澇並存成為現實,我們該如何因應?

古稻 回家|部落耆老最懷念的米飯

2020-05-18

有一種稻米,即使過了半個世紀,部落阿媽仍然念念不忘它的味道。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協助下,古老的米,終於回到原本的土地上…

為候鳥開餐廳|棲地營造

2020-05-11

每年春天,有一群嬌客會沿著東亞澳遷徙線,從澳洲飛越五千多公里的距離,來到台灣,牠們是以鷸科、鴴科為主的候鳥,在台灣短暫停留後,會再繼續飛行五千多公里,回到西伯利亞繁殖地。不過牠們的旅程,卻面臨著重重危機。  

巨木森林的攝影進擊

2020-05-04

尋找「撞到月亮的樹」,絕對是個很硬斗的行程,光是攝影器材就多的嚇人,這還不包括,所有人員在山上的食物,為了減輕背負重量,十六天我們都得跟臘肉及乾燥蔬菜相依為命。 每天走的是沒有路的路,睡覺更是走到哪睡到哪,除了把「熱血」交給螞蝗來折抵住宿費,最慘痛的代價,莫過於交給黃喉貂的伙食費。 即使三餐吃不飽也睡不暖,我們還是帶回各種角度的拍攝畫面,尤其此行執行空拍任務的遙控直升機「小白」,讓我們繃緊神經。...

開始,與樹共好|讓老樹重拾健康的樹木健檢

2020-04-27

它們佇立在校園裡,默默地庇蔭著師生,默默地目送孩童長大。然而在許多時候,因為人們的不當對待,導致許多老樹邁向衰弱死亡。桃園有一個國小,為了讓老樹重拾健康,開始一項史無前例的計畫…

寶山 徵收之前|聽聽居民捍衛家園的心聲

2020-03-30

科技產業突飛猛進,但是當廠商建廠、擴廠之際,卻也是許多居民失去土地、搬離家園的開始…

有機專區的明天|橋頭科學園區進駐

2020-03-23

位在高雄市橋頭區的中崎有機農業專區,在農民苦心經營下,好不容易荒地變良田,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刻,卻因為橋頭科學園區的劃設,面臨被收回的命運。未來這片土地與農民該何去何從?

種菜停看聽│避免產銷失衡

2020-03-09

甘藍,俗稱高麗菜,是每個台灣人都不陌生的蔬菜。對餐飲業者來說,高麗菜也是客人心目中,接受度最高的蔬菜種類。它的生長週期短,單位面積產量高,常是新手青農入門,或資深農民秋冬裡作的首選。

小心!碳足跡│你所看不到的碳排放

2020-03-02

在超市挑選食物與日用品,除了保存期限、成分外,你是否曾經注意到有些商品的包裝上,印著一個小小的腳印呢?這個腳印就是碳足跡,代表生產這個產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凡購買,必留下碳足跡。」廠商、消費者與政府,在削減碳足跡上,可以做哪些事情?

「排碳者付費」時代|讓產業克盡減碳責任

2020-03-02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