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冠丞

拿起手鏟來考古|發現2000年前的玉器工廠

2023-05-14

晶瑩翠綠的玉,一直是人們鍾愛的飾品,史前時代人類也不例外。早在兩三千年前,台灣原住民族已經是玉器製作專家,不論是卑南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玦,或是令人驚嘆、現代機械也難以製作的薄壁管玉,原住民族祖先經由交換往來,讓各種玉器分布到全台灣甚至東南亞,但生產這些玉器的中心在哪裡?

地熱發電在部落|如何利用熱水打造共存共榮的未來?【用熱發電系列之二】

2023-03-11

花東一帶具有地熱潛力的地區,包括花蓮瑞穗、台東延平、知本、金崙等等,都是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台灣正要起步的地熱發電,未來該如何與部落共存共榮呢?

尋找地熱香菇|地熱探勘的望聞問切【用熱發電系列之一】

2023-03-05

地球內部的地核和地函,有如一個隱藏版太陽,源源不斷釋放熱能,這股巨大熱能展現在地表,可以推動板塊位移,也足以讓火山噴發。

豐坪溪的未來|從世豐水力電廠案來看原住民諮商同意、生態基流量

2023-02-18

「諮商同意是假的!世豐電力滾出去!」2022年12月21日,花蓮縣卓溪鄉山里部落與太平部落居民,來到行政院前高喊口號,抗議「豐坪溪及其支流水力發電開發計畫」恐將截斷溪流、衝擊生態,更使傳統文化無以為繼。其實這個開發案,已經爭議了二十多年之久...

回龜山野|保護區外的保護區?瀕危龜的社區保育行動

2023-02-12

「最終還是希望牠能好好回到野外,建立永續的族群。」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蔡繼鋒說。他近年與幾個社區合作,進行瀕危龜野放試驗,這些有居民協助守護的環境,能不能成為法定保護區外的民間保護區呢?

找回城市裡 最棒的一條河|你所不知道的雙溪河

2023-01-08

黃雍熙是划船運動的愛好者,他曾經駕帆船穿越中國西江,也曾經自己製作獨木舟航行東海岸,但他認為最棒的河川不在遠方,而是在自己的家門前…

【前景、錢景】誰的觀音夕照?|北士科住商宅與市民景觀權

2022-12-18

週末下午,基隆河和雙溪河交匯口,愛好攝影的市民,不約而同來到這裡,準備捕捉基隆河面和遠方觀音山脊上閃耀的餘暉,河邊自行車道上來來往往的騎士,也不禁放慢車速,駐足賞景。對附近市民來說,這裡是欣賞觀音山落日最方便的景點。

保護區上的幼兒園 行不行?|北投薇閣私幼三度送審

2022-12-17

「保護區就是保護區 ! 反對薇閣開發保護區 !」2022年10月,下雨的北投,沒有溫泉鄉的浪漫,擁擠悶濕的帳棚下,北投泉源保護區自救會會員,更顯無奈。這裡很多成員,已經抗爭了十幾年。

【島在現場】捷運劍潭站TOD案正式過關|2022.11.24

2022-11-25

劍潭捷運站的TOD案審查會議,為什麼景觀與都市設計團體幾乎一面倒反對?他們是怎麼說的?一起來看看!

原鄉綠電健檢|讓部落繼續發光

2022-11-06

在平地,光電的安裝和維護都是小事一樁,但是在海拔一千多公尺,沒有道路可抵達的山區,可就不太容易了。今年9月,東華大學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和工研院、光電業者組成團隊,不但替花蓮縣秀林鄉同禮部落的光電健檢,也讓居民學會維護管理的基本技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