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員山子分洪

撰稿 王晴玲
攝影 陳忠峰

基隆河淹水是大台北民眾痛苦的經驗,引洪入海的員山子分洪工程在納莉颱風肆虐後,政府以最快速度核定動工,三年時間,趕工完成一條2.5公里的分洪道。93年三度提前啟用,雖然降低中下游淹水危機,大量挾帶黃泥的淡水進入東海卻造成海洋生態危機。員山子分洪對環境的衝擊有多大?至今沒有詳細的研究報告,但提前分洪的經驗,卻突顯許多問題。

基隆河由於自然排洪條件不佳,加上兩岸人為開發與水爭地,每每遇到豪雨就容易造成八堵到汐止地區淹水,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政府因此把基隆河整體整治列為重大優先工程,員山子分洪就是基隆河整治的重要部分。民國90年政府核定員山子分洪工程,在基隆河上游開闢一個引洪道,以隧道方式將洪水引流到東海排放。

民國93年還沒完工的員山子分洪,因應颱風來襲基隆河水暴漲,三次提前分洪,但分洪過後,滾滾黃流流入東海,讓東北角海岸出現了另一個陰陽海奇觀。漁民抱怨連連,分洪挾帶的泥沙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漁獲大量減少。

入水口的瑞柑新村是員山子分洪施工的另一個受害者。施工期間居民房屋龜裂、也擔心分洪道一旦發生問題,瑞柑新村將整個被淹沒。再者,總長2483.5公尺的排洪隧道,橫跨了三個地質斷層帶,加上瑞芳地區過去有許多舊礦區地質敏感,居民很擔心員山子分洪成為不定時炸彈,威脅生命財產安全。

員山子分洪即將在今年四月正式完工,迎接的就是颱風季節的考驗,當初因為趕工而忽略的環境問題,經過三次提前分洪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凸顯缺失。

任何重大工程勢必都會對環境造成衝擊,但影響程度有多大,關乎主事者的處理方式,唯有儘量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才能讓分洪美意更深刻!

側記

來到員山子分洪入水口的土地公廟前,不禁想到幾個月前有一位同業在此斷送了珍貴的生命。記者的工作讓很多人嚮往,但記者的工作也充滿未知的危險,但願經歷了平宗正事件,能讓新聞現場的採訪工作更有規劃,每位新聞工作者也能在身處危險環境時,更多一點警覺。

集數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