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公害」相關報導
塑膠「微」機|流入海洋的微塑膠
小小的保麗龍顆粒,漂浮在汪洋大海中,成了藤壺還有海藻的新家。五顏六色的微小塑膠碎片,是海中浮游生物,小魚、小蝦的新鄰居。每天,數以噸計的塑膠廢棄物,進到大海,最終它們會以什麼樣貌,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
新竹媽媽救水源|組隊勘查頭前溪上游污染源
打開水龍頭,你有沒有想過,水從哪裡來?是否受了什麼污染?一群新竹媽媽展開調查行動,發現新竹飲用水的問題,開始四處奔走,希望搶救水源,讓家戶都能喝到好水。
【桃園氣爆】與煉油廠為鄰|居民像抱著不定時炸彈生活
熊熊焰火,染紅桃園市的天空。2018年1月29日清晨6點42分,中油桃園煉油廠內的一聲巨響,驚醒許多還在睡夢中的桃園市民。寒流來襲,陰雨綿綿,廠區周邊的居民卻滿腹怒火,頂著風雨聚集在廠區大門前,訴說他們心中的恐懼。
紙廠還魂記|讓在地居民苦不堪言的造紙工廠
彰化縣埔心鄉瓦北村一帶,相傳早年曾有先民在此製造屋瓦,因而得名,如今這裡是埔心鄉內,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寧靜村落裡,卻有一間讓在地居民苦不堪言的造紙工廠。
光電循環之路|廢矽泥和廢棄太陽能光電板再利用
光電,是台灣重要產業,每年光電展,總可以見到業者推陳出新,研發出各種類型、更有效率的光電板。台灣太陽能電池產業在全球市場排名第二,每年產量超過10GW,不過光鮮亮麗背後,卻也潛藏環境問題。農地上的倉庫、廠房,堆置著一桶桶光電廠產出的廢液。這些陳年問題如何解決?太陽光電能不能邁向真正的綠能,走向資源循環之路?
農地上的大工廠|農地設廠危及農業環境
農地上一間間工廠,構成西部平原的異樣風景,造就地方經濟,卻也帶來環境苦果。社會要求整頓,還給農村自然風貌,但是盤根錯節的歷史,卻讓生根的農地工廠,形成難以拔除的問題。
廢水變肥水|畜牧糞尿水資源再利用
全台灣有550萬頭豬、14萬頭牛,這些動物的排泄物,如果沒妥善處理,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大災難。以屏東這個畜牧大縣為例,人口不到90萬,可是豬牛加起來,超過127萬。為了解決畜牧業造成的污染,屏東新埤的社區團隊,不再坐以待斃,他們站出來與政府合作,創造廢水新價值。
20170629新竹海岸有超毒戴奧辛廢棄物!
2017年五月,我們跟著長期關心廢棄物流向的台南社大黃煥彰老師,以及研究藻礁生態的特生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來到位在新竹縣新豐鄉和竹北市的海岸進行調查。 劉靜榆從2014年開始,就在此地調查藻礁的分佈情況,意外發現測出濃度異常偏高的重金屬,因此邀請黃煥彰和台南社大團隊到現場踏查。當天透過空拍畫面可以看出,這些事業廢棄物綿延2-3公里,數量龐大。黃煥彰研判可能已遭非法棄置在這裡數十年,...
宜蘭人,爭青天(2017新版)
拈花惹草經營盆栽生意,原本是宜蘭冬山鄉香和村長劉金獅的本行。1975年力霸水泥設廠,落腳香和村,開礦採石、研磨鍜燒,整個聚落瀰漫在滾滾的水泥塵土中,不僅劉村長的盆栽從此種不好,全村的生活都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