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害」相關報導
【穿梭島嶼二十年 河流篇】變遷 淡水河 | 垃圾山清除之後的未來
二十年,對一個人來說,是從嬰兒長成青年或從青年步入中年的歲月。對一條河來說,二十年又會有怎樣的經歷?是逐漸死亡或是重獲新生? 二十年來,我們的島紀錄著許多河流的變化,有的從骯髒變清淨,有的從豐沛變乾涸。讓我們和島上的老朋友一起回顧這二十年,那條在你生活周遭既熟悉又陌生的河流。
空污偵探隊|新北居民自主抓臭
新北市鶯歌區,是聯合國認證的宜居城市,親山面水的環境,吸引許多人來居住。謝小姐四年前來這裡定居,搬來以後卻發現,宜居城市潛藏著她沒有料想到的問題,總是在熟睡當中,被嗆鼻的氣味臭醒,只能緊閉門窗。居民們追查臭氣來源,推測污染源應該是隱藏在山丘另一面的幾家瀝青工廠。 鶯歌早期就是磚窯廠聚集的區域,近十幾年來磚窯廠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塑膠工廠、電鍍廠、瀝青廠、廢棄物處理廠,走在街上,空氣中常常是五味雜陳...
【澎湖漏油補充包】-看不見的油污危機
2018年七月,爆發出中油澎湖湖西油庫長達一年的隱匿漏油事件,估計有六萬三千公升的油滲漏到土壤和地下水 ,再度喚起我們生活中的油品管理問題的重視。這次的事件,澎湖環保局以違反水污法第28條和土污法第41條,裁處中油650萬元罰鍰,而中油內部也祭出懲處,但受傷的環境,未來又需要耗費多少時間與資源來拯救呢? 澎湖湖西油庫16號油槽漏油 大事紀 資料來源:澎湖縣環保局、中油、公視新聞 ...
澎湖地表下的黑流 | 中油隱瞞一年才通報漏油
湖西鄉公所接獲多起農作物遭受污染通報 「今年初就感覺很奇怪,冬瓜和南瓜育苗種了三次,都一個禮拜就爛掉,那就是水不行。」澎湖縣湖西鄉湖東村農民許順喜說,「玉米也一樣長不出來,植株不是乾掉就是空包彈,湖西村那邊也一樣。」 「以往一年可收四、五千公斤的冬瓜,今年只收成兩條,一個夏天最少損失十萬元。」許順喜的農田距離湖西油庫六、七百公尺,他質疑,油庫附近的地下水位高,他的農田水位低,...
富貴魚之死|回填到魚塭的事業廢棄物
走進屏東縣枋寮鄉新龍村,石斑魚的意象,映入眼簾。這裡是漁業署規劃的番仔崙養殖專區,台灣石斑產業的重要產地。原在外開店的陳右穎四年前回鄉,接手養殖。陳右穎說,番仔崙養殖專區養的魚種有石斑、龍膽石斑還有午仔魚,目前外銷以中國為主,年產值大概超過十億左右。 外銷價高,當地居民幾乎全靠石斑魚維生。今年初,當地一位養殖戶的魚苗大批死亡,入春後的投資,付諸流水。 居民懷疑,魚苗死亡和2017年起,...
土地變身術|集塵灰的再利用發生什麼事?
集塵灰是甚麼? 電弧爐業的主要產品之一,是鋼筋。一九八〇年代房地產大熱時如日中天,每年產量可達一千萬噸。但它的煉造過程,會產生固體事業廢棄物:爐碴,而排放的空氣污染物,還會含有世紀之毒戴奧辛的集塵灰。 由於集塵灰含有劇毒,依法必須收集後放入太空包內,再交由合法的處理廠商固化後掩埋。但集塵灰處理費用高昂,早期流向控管又不嚴格,經常爆發集塵灰混爐碴後被棄置的案件。2014年,特生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
小琉球的超級任務|被垃圾包圍的珊瑚礁島
從過去的漁業到現在的觀光業,小琉球的命脈都來自海洋。可是現在的小琉球,卻年年被垃圾進攻、被塑膠包圍。海洋不好、生物受害,人類不可能全身而退,而要改變,得從人類自身做起。
以身為證:中石化台鹼安順廠受害的居民和土地
數十年來,化學工廠為當地帶來繁華,也默默侵蝕著這片土地。關廠後,廠區內存放了高達五千公斤的五氯酚,更沒有妥善處置,毒物經由雨水沖刷,進到土壤和水中。不知情的居民,長期在這裡捕魚食用,就這樣把累積在魚體中的汞和戴奧辛吃下肚。
不要雞豬當鄰居|畜牧廢水惡臭惹民怨
下午三點多,黑水溝開始流動了。畜牧場廢水從放流口排出後,流入田間水圳,一路通往大排,流經村莊,這裡是雲林縣大埤鄉的豐田村,只要一講到以前乾淨有魚蝦的水圳,變成現在這副模樣,村民無不憤慨。
垃圾,漂洋過海|讓澎湖頭痛的海廢問題
跟著教練,學習用正確姿勢划槳,準備用獨木舟,環繞位在澎湖西嶼鄉的小門島一周,這不是一般的體驗活動,這群遊客還有個任務,要觀察小門島上的海洋廢棄物。從鯨魚洞上方往下俯瞰,和划著獨木舟從海上回望,是截然不同的角度。也只有如此,才能發現藏身在海岸沿線的一批批海漂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