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害」相關報導

全民公敵|遙測照片揪出國土變異點

2005-09-19

從921發生到現在,不記得經過幾個災變,跟隨居民、學者和政府官員到現場會勘,但無論天災或人禍造成的國土變遷環境更替,總有人無法觸及的角落。這些人煙罕至的地方是否潛在著危機?大面積的狀況又如何,總是個謎。因緣際會接觸到中大太空遙測中心,發現了另一個看地球的方式,轉個角度,改變了我們看台灣的習慣,如果站的更高更遠,我們看見的台灣又會呈現什麼樣貌?

東莒之夢

2005-08-29

東莒在海的一方,它是傳說中的美麗島嶼,人們歌頌充滿生態的沙灘,並以花蛤為名,行銷東莒。搭上了船,航向前方,在歷史過往之後,藍海的盡頭,東莒是否依然有夢?

意外的十三億

2005-08-29

民國71年,台鹼關廠後,併入中石化公司,這塊地就一直維持著現在的樣子,一直到市政府所開闢的道路徵收了部分中石化的土地,而開啟爭端。 在環保團體強烈的質疑與監督之下,檢測工作一步步展開。從田野調查中,黃煥彰老師相當確定很多地方有污染的問題,在每次調查後,都驗證了環境污染問題確實是很嚴重。一直到現在。 台灣公害史上最高金額的補助案,發生在台南市的中石化安順廠,安南區的四草里、顯宮里跟鹿耳里的居民,...

蘭嶼油污事件簿|廢油染黑一公里海岸線

2005-07-11

2005年,海洋的七月,蘭嶼已經等不到飛魚前來,卻漂來整片的廢油,讓這座極富人文與生態價值的島嶼,遭到最深的傷害。礁岩上濃稠的污油,如同陰暗的墨漬,在海洋生態的蔚藍筆記上,註記一筆讓人驚心的惡劣記錄。

鴨蛋啟示錄

2005-06-27

在一片砲聲隆隆的公聽會中,彰化線西鄉民群情激憤,要求台灣鋼聯立刻停工,在彰化線西鄉爆發出戴奧辛鴨蛋之後,台灣鋼聯被指稱是事件的元兇,台灣鋼聯的煙囪戴奧辛檢測,最高是282ng/Nm3,是一般垃圾焚化爐管制標準的2820倍。

咱的淡水河|找回過去河流的樣貌

2005-05-09

清朝年間,淡水河上船影點點,隨著都市發展、產業轉型,淡水河交通、農業的功能逐漸淡去,她的面貌一再的改變,一輩子在河中討生活的阿伯,從捕魚變成抓紅蟲,回憶小時候河川的面貌,只能不勝唏噓。

守護生命之河

2005-03-21

對於河流,你的記憶是什麼? 「以前魚蝦,好多好多,還有人抓到這麼大的鱸魚」,兩手比出魚的大小,住在台南市安順大排旁的李先生,回憶起小時候在溪裡面玩水的情形,臉上盈滿了淡淡的笑意,一看到河流現在的樣子,忍不住抱怨,「都是因為上游工廠偷排廢水,現在這條溪裡面什麼都沒有」,我問他溪流可能回復過去的樣貌嗎?他說「那是不可能」。 現在的人對河川的記憶已經變色,黑色的溪水、噁心的臭味、死魚、死豬、沙發、...

風雲再起

2005-02-28

冷冽的寒冬,東山鄉嶺南村的村民在天還沒亮就起床,搭車前往台北陳情抗議。他們擔心設在水源頭的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會影響他們的灌溉水源,民眾也不斷提出新的事證來佐證,掩埋場可能會污染烏山頭水庫的水質,衝擊百萬民眾的用水安全。 當有重大環境影響的因子被提出時,在環評制度上是否能補救,台灣各地許多充滿爭議的案子,都源於環評,而風起雲湧的抗議運動,是否能讓環評制度更完整。 側記 第二次做東山掩埋場,...

農地盜挖大追擊

2005-02-14

在台灣,黑色版的新農地運用,在法網之外迅速蔓延。抵押農地貸款,盜挖砂石販賣,回填毒物獲利,一塊農地剝三層皮,飽了不法業者,卻是全民付出健康與金錢,無辜者集體買單。農地盜挖砂石與回填毒物,在偏遠農地發出警訊,國土保育遭到嚴重傷害,面對毒田引發的污染問題,誰都無法預料,誰會是下一個受害者。

綠牡蠣悲歌|新竹香山海域重金屬污染

2005-01-31

2004年年底,根據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老師林曉武的研究報告,新竹香山一帶的牡蠣銅含量高達1000ppm,是世界平均標準的40倍以上。這樣的數據引發民眾對綠牡蠣的擔憂,新聞報導中又開始出現對牡蠣聳動式的報導,養殖牡蠣的蚵農一臉無奈。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新竹科學園區,園區也在第一時間出示數據表示自己排放的廢水,完全符合國家標準,各說各話的報導對真相沒有助益,我們決定深入追蹤,了解原因為何?...

趕走惡鄰居|居民反對竹科設汙泥焚化爐

2005-01-31

自從科學園區內蓋了一個焚化爐,計劃處理園區污水廠所產生的污泥,還將園區內廠商製程所產生的廢溶劑拿來當燃料,焚化爐二十四小時運轉,附近居民常聞到奇怪的味道,離焚化爐約五百公尺的龍山國小,在一月初莫名下起灰的雪,而引起各界關注。

東山風雲

2004-11-01

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的村民過著樸實的山居生活,雖然位處邊陲,沒有什麼商業活動,但是老天爺給了村民一片好山好水,讓他們得以在此地安居樂業。但是平靜的山村生活,卻因為山上設置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而搞的人心惶惶。 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就設在這條溪的水源頭,這裡是急水溪的上游,沿線許多農民都取用溪水灌溉,居民認為掩埋場等於污染,在污染的土地上如何能夠安身立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