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建」關鍵字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生存、生計、生活

2025-10-12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已過半個月,鏟子超人們持續到花蓮光復鄉支援,在國軍與志工協助下,淤泥漸漸清除,但是居民嚴峻的生存、生計和生活挑戰,才正要開始......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之後—紅色警戒持續中

2025-10-05

堰塞湖潰壩災後的第七天,被滾滾泥流淹沒的花蓮光復市區沙塵飛揚,彷彿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街上小山貓、怪手、卡車來來回回,在重機具沒辦法進入的室內,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一鏟一鏟幫受災民眾清理家園,用實際行動給驚魂甫定的居民,最有力的支持。

【島在現場】花蓮光復鄉堰塞湖災後重建|2025.10.03

2025-10-04

中秋連假即將展開,花蓮光復火車站前,部分道路淤泥已經清除,志工替準備搭車返家的鏟子超人清潔雨鞋,並進行消毒。 挖土機、小山貓等大型機具進入重災區佛祖街清挖,由於連日放晴,部分淤泥呈現乾硬狀態,民眾得用力才能敲下來。 而信仰中心保安宮被土石深埋約一尺高,民眾先行挖開受困神像,多輛水泥預拌車仍陷落在沙堆之中。 截至3日,環境部統計總清淤垃圾量為6萬5千公噸,規劃六處堆置場,...

【島在現場】 花蓮光復堰塞湖災後重建|2025.10.1

2025-10-02

走在光復市區,部分街道仍是一片泥濘,清出來大量的淤泥和廢棄物,堆置在路旁等待清理。

預知災難紀事: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

2025-10-01

9月23日下午兩點三十分,位於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中發生溢流,導致潰壩,狂暴的泥流沿著溪床宣洩而下,硬生生沖斷了馬太鞍溪橋,洪水越過堤防,灌入街道,吞沒民宅與聚落,宛如末日般的場景,震撼全台。從堰塞湖成形到溢流,這場災難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文化屋頂大搶救|丹娜絲災後復原

2025-09-28

7月丹娜絲颱風過境,強勁風力吹壞南部地區許多屋頂,重創農村傳統紅瓦屋,同時毀損菁寮天主堂深具文資價值的屋頂。為了保存地區景觀與歷史價值,政府與民間合力進行,搶救文化屋頂行動。

728豪雨》風雨夾擊的試煉!颱風剛走中南部又遇強降雨

2025-08-03

颱風剛走,大雨又來襲,7月5日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風,導致嘉南地區超過三萬戶房屋受損,三週過後不少房屋尚未修復完畢,7月28日西南氣流又帶來豪大雨,重創中南部多個地區發生淹水,強風、豪雨接連襲擊,該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難題?

丹娜絲颱風》當強風吹過:民生基礎設施受衝擊怎面對?|ft.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 單信瑜|公視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2025-08-01

丹娜絲颱風遠離,但它所帶來16級、17級強陣風,造成嘉南地區超過萬戶民宅受損的災害還在,後續的災後復原更是條漫漫長路。這場強風同時也掀開了,西南沿海地區的防災應變上,鮮少被關注到的「風」災議題。

南投市一處停車場,停放的車輛經過連夜大雨幾乎全泡在水裡。

【島在現場】2025西南氣流豪雨|07.29-07.30

2025-07-29

受到西南氣流影響,中南部29日、30日都有明顯的雨勢出現.....

【島上檔案】還原高雄氣爆關鍵193分鐘|那一夜高雄人經歷了什麼?|我們的島

2025-07-27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我們的島推出新系列單元「島上檔案」,透過回顧那些當年重大環境事件,在事過境遷後,完整陳述事發經過,以及事件發生之後,又帶給台灣什麼樣的改變? 2014年7月31日深夜發生的高雄氣爆,這場公安意外暴露出高雄這座工業城市,底下錯綜複雜的工業管線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但多數人都不知道,直到災害發生時,才赫然發現管理上有許多欠缺的地方。 事件會過去,記憶會模糊...

丹娜絲颱風》狂風的考驗|極端氣候下的農漁危機

2025-07-18

2025年第一個影響台灣的颱風丹娜絲(國際命名Danas),在距離台灣相當接近的位置生成且路徑罕見,由台灣海峽南部北上,在7月6日深夜11點40分左右登陸嘉義縣布袋鎮,這也是自1958年氣象署有較完整颱風紀錄以來,第一次由嘉義登陸的颱風。

丹娜絲颱風》強風吹過,現場實錄【島在現場】

2025-07-16

丹娜絲風災,讓嘉南地區1.6萬戶房屋受損,為了避免受到風雨侵襲,居民只能暫時以帆布來應急。強風也讓將近3500根電線桿倒下、斷裂,全國累計停電戶數約百萬戶。強風豪雨之下,破紀錄的暴潮,導致台南七股西寮里,受到海水倒灌的威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