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在現場】台南楠西災後重建|2025.02.19

採訪、攝影/李慧宜
文稿整理 /林燕如

0121嘉義大埔地震即將滿月,在這場地震中受災的居民,住所仍是一大問題,有的開始修復住家,也有的找不到適當的安置場所,只能選擇繼續住在帳篷;此外,震後重建需要修補的不只是建物本身,台南楠西是重要的農產基地,要如何重振農村農業,也是重要課題。

到Google News按★追蹤「公視我們的島」

2025年1月21日嘉義大埔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造成台南玉井、楠西等地災情,如今即將屆滿一個月,根據台南市政府統計,截至2月17日為止,提報受損房屋的總戶數是4291戶,其中紅單有477戶、黃單有1333戶、未貼單的有2253戶,還沒有評估的剩下228戶。

居民住家可明顯看出門窗歪斜變形,已被貼上紅單,拉上封鎖線,禁止繼續居住。

台南市楠西區位於山區,除了主要街道住宅較為集中,不少民宅散落山區各處,房舍老舊又多半是老人居住,災情清查與震後重建,更加困難,老人與老宅形成雙老難題,也是這次楠西震後需要關注的議題。

目前受災的楠西居民被安置在綠柏園果宴餐廳,不過綠柏園餐廳只是臨時收容場所,居民只能居住一個月,滿月之後,居民得另覓他處。無法依親的民眾,市府規劃南水分署宿舍提供居住,由於戶數有限,一戶會有兩三個家庭共處,隱私與生活機能都受到限制,因此也有居民選擇放棄入住,繼續住在帳篷。

台南市楠西區部分居民不敢回到住家居住,仍繼續選擇在外搭帳篷生活。
有的民眾已經開始重建作業,期盼回歸平穩生活。

​這次地震帶來的,不只是建物的毀損,還有對當地農村的衝擊。台南楠西是生產芒果、楊桃、蜜棗等高單價水果的重要產地,根據台南市農業局截至2/4的統計,棗子受災面積有85.22公頃,楊桃受損面積有21.9公頃,要如何重振農村產業,也是未來的重要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