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相關報導

國際地球日特輯

2006-04-10

起源於一九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迄今已經三十六個年頭,每年這時候,都會訂定不同主題來探討地球所面臨的問題,這不只是環境相關領域的嘉年華,更希望能號召身在地球村的每一個份子,能加入環境保護的行列。 今年2006年「國際地球日」鎖定「氣候變遷」為主題,呼籲全人類重視這個嚴重的問題。在全球暖化效應的影響下,不僅人類面臨生存的考驗,所有的動植物也將受到嚴重威脅。 「我們的島」為響應「...

綠色原油

2006-03-13

目前歐美許多國家都以發展生質柴油作為替代石化燃料、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新選擇。德國是全球生產生質柴油的龍頭,每年生產生質柴油超過100萬公噸,目前的德國境內有1900座生質柴油的加油站,供應公車、卡車、計程車等車輛使用。美國自2005年起立法規定,全美的柴油車必須添加2%的生質柴油,預估未來十年美國生質柴油產量將成長33倍。因為生質柴油的生產,可以創造出五萬個工作機會。那麼,在台灣,生質柴油的遠景呢?

2005環境事件簿

2005-12-26

2005年底將屆,「我們的島」與「環境資訊電子報」合作,檢視這一年來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環境事件,舉辦2005十大環境新聞票選活動,希望能喚起大家對環境事件的重視。這次總共有一千多人參與網路投票,票選結果如下:

以環境為名-德國生態建築之旅

2005-11-21

今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後,全球共同關注到氣候變遷的議題。在溫室氣體大評鑑,這場新世紀環保競賽中,德國拔得頭籌。它不只是全球第一個達到減量目標的國家,並且已經減少19%的溫室氣體,成果遙遙領先。更預定在2010年,排放量減少21%。要想知道德國為何有這番成就的話,看一看位在柏林的國會大廈,應該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綠房子

2005-11-14

近年來台灣建築業興起一股「綠建築」熱潮,不論是學術界或是建築業界、房地產廣告等都可以看到「綠建築」的話題被炒得火熱,似乎只要被冠上了「綠建築」就代表了一種知識與地位象徵,然而「綠建築」到底是什麼呢?台灣目前有沒有綠建築呢?這個從國外傳到台灣來的建築趨勢,在外國已經推行了將近三十年了,台灣究竟落後國外多少呢?

以環境為名-德國再生能源之旅

2005-11-14

德國第二大城「漢堡」,是世界上少見在市中心有一個湖泊的美麗城市。在眾多大型的觀光柴油船當中,有一艘太陽能船,名叫阿爾斯特之光(Alstersonne)。它是由世界頂尖的太陽光電設計公司Kopf所設計,是全漢堡最先進的一艘遊艇。阿爾斯特湖可以說是漢堡人心中的珍珠,因此只允許大型觀光船,警察巡邏艇以及風帆、獨木舟、龍舟等的運動船在湖上航行。嚴格的管制措施,維護了阿爾斯特湖的寧靜氣氛,也保護潔淨的環境不被油汙、廢氣所污染。

挑戰3021

2005-11-07

面對日益減少的石油能源的覺醒行動,並對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澳洲從1987年舉辦世界太陽能大賽WSC,希望透過太陽能車的設計、製作與舉辦比賽喚醒世人的覺醒。多次在世界太陽能車賽中創下紀錄的台灣阿波羅車隊,在艾和昌的帶領下,今年又有什麼突破?

新能源革命

2005-06-20

就在今年二月十六日京都議定書生效當天,一家公司的股票一舉突破300元大關,這家耀眼的公司就是茂迪。2000年還是傳統電子產業的茂迪公司轉型投入太陽能光電的市場,在短短五年內,茂迪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線不斷擴充,提升20倍以上,躍升為世界前十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廠。

能源危機|解析台灣能源結構問題

2005-06-20

對於現代人來說,能源跟空氣一樣重要。目前全世界80%能源供應,來自於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根據專家估計,石化燃料在四十年之內將面臨枯竭。台灣97%的能源仰賴進口,能源危機正步步逼近。本集我們將回溯台灣電力發展的軌跡,也尋思台灣能源的未來出路。

節能 潔能

2005-06-20

六月開始,經濟部能源局開始節能季的活動,希望透過一連串的宣導,達成今年夏天用電不超越去年的目標。京都議定書生效後,不是只有工業部門受影響,一般民眾也可以由生活做起,達到住商節能。

動力新時代

2005-06-13

在油價飆漲的年代,替代性能源一度成為研發的重點,2005年京都議定書通過後,替代石油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再度獲得重視,從十年前瓦斯車上路、太陽能車應用、電動機車、燃料電池的演進,到目前複合式引擎油電混合車的可能,隨科技發展與工程人員的設計,替代性燃料不斷更替,但是這是不是減少氣體排放唯一的選擇呢?編列預算補助發展替代能源的同時,是否還有其他氣體減量的方式,從探索新替代能源科技中,重新思考運輸工具與人的關係。

低碳時代

2005-06-13

京都議定書生效,代表「低碳時代」已經來臨,雖然大家還在爭執台灣的減量目標,政府還認為台灣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沒有二氧化碳減量的目標,但是企業界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解京都議定書對企業經營的衝擊。二氧化碳排放量,產業占總排放量的55%,如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為重要的課題,中鋼在這十幾年來的努力,值得大家借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