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相關報導

福食.輻事之三:民眾吃進肚的知情權

2022-03-22

那麼,對於台灣民眾來說,開放福食要承擔的風險又是什麼? 2018年衛福部委託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執行日本食品取樣檢驗與調查研究,研究團隊親自到福島五縣市採樣, 301件樣品中有40件被驗出含銫的微量輻射,不過都符合公告基準。 健康風險又要怎麼計算呢? 姜至剛以2018年的研究為基礎,彙整日本政府和香港官方近年的檢測數據,參考國人的攝食率,計算出國人食用日本食品可能增加的輻射暴露量。...

福食.輻事之一:日本福島5縣食品進口鬆綁

2022-03-22

2022年2月8日行政院召開日本食品輸入管制措施記者會,宣布解除日本福島五縣食品進口台灣的禁令,然而,日本核災區福島縣對於農、漁產的輻射把關怎麼做的呢?我們的島採訪了福島縣政府、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連合會、生活俱樂部連合會等單位將從健康風險、公民知情權等面向,完整探討日本福食叩關的議題。

福食.輻事之四:福島電廠核災處理水排放入海的風險

2022-03-21

311核災過去11年,陸地上的輻射污染漸漸得到控制,但海洋的污染仍存在著變數。為了防止受損的反應爐再次爆炸,東電必須持續灌入冷卻水降溫,這些水如何存放是個問題。

福食.輻事之二:福島出口,如何讓民眾安心食用?

2022-03-20

核災至今11年, 在日本核災區福島縣對於農產品的輻射把關又是怎麼做的呢?

循環經濟:玻璃面板回收的華麗變身

2022-01-17

電腦淘汰以後,玻璃面板怎麼辦?破碎掩埋,然後黯然離場嗎?台灣作為面板生產大國,製程的不良品和消費者淘汰的電腦、電視,手機面板,一年大約有8000公噸,怎麼回收處理?太陽能板壞掉之後,如何做到不破壞表面的玻璃面板,將玻璃面板完整回收,同時,又可以將裡面高價的矽晶片完整取出再利用?

 迎戰變疫|新冠肺炎拉警報

2021-05-23

島民們攜手對抗新冠肺炎,走過一輪春夏秋冬,但在迎接第二回合的夏季前,病毒終究在島上,爆發開來。平日人聲鼎沸的台北艋舺龍山寺,幾乎不見人影;假日熙來人往的西門町,陷入一片死寂。

迎戰變疫|疫苗與變種病毒的賽跑

2021-05-23

從2021年5月15日開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在短短七天內,增加了一千八百多例,超越過去一年的總和,疫情突如其來的劇烈波動,不僅發生在台灣,也發生在其他國家。  外電畫面 原本是眾人期待的東京奧運,已經有超過三十五萬人連署,要求停辦,主要原因就是疫情毫無緩和跡象。印度的疫情也非常嚴峻,確診病例從四月中以來暴增二十幾倍,平均每天都有兩到三千人死亡,火葬場不堪負荷,甚至出現遺體在恆河上漂流的情況...

為什麼天空老是灰濛濛的?從大氣變動來理解我們的空氣污染|專訪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鄭芳怡

2021-05-01

當冷高壓天氣系統遠離,轉為東風的弱綜觀大氣條件,整體西半部空氣污染主要來自臺灣本地的貢獻。

【缺水乾旱】科技造水,解企業渴|乾旱時的救命水 發展再生水

2021-04-26

「台灣不缺水,但是易缺水。一年900億噸的雨量,有80%下在五到十月之間。」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當工業用再生水技術越來越成熟,這項新興水資源,如何化身城市小水庫,在乾旱時,成為產業救命水?

珊瑚有難|史上首次全國大規模珊瑚白化

2021-01-14

2020年,台灣海洋經歷了一個高溫的夏天,從南部的墾丁、小琉球到東部的蘭嶼、綠島,以及澎湖南方四島、東北角,還有東沙、南沙,都傳出珊瑚白化的消息,這是繼1998年珊瑚白化之後,台灣第二次台灣大規模珊瑚白化,影響區域及白化程度比上次更劇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陳昭倫博士的研究團隊,成立珊瑚白化觀測平台,匯集各地珊瑚白化資訊加以分析,結果發現以屏東小琉球最為嚴重,預計將有一半以上的珊瑚死亡,...

當春雨、颱風都減少的旱時代來到|台灣水資源的挑戰 《專訪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副主任許晃雄》

2020-12-18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與跟國外普林斯大學的研究團體合作,引用高解析度的全球大氣模式,推估未來海溫上升、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增加後,全世界的大氣環流、颱風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未來食物養成記:穿越八十年來吃蝦

2020-07-13

八十年後,2100年,蝦子還跟現在吃起來一樣嗎?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因為海水正在酸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