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相關報導

龜鄉|劃設保護區讓食蛇龜重返野地

2013-06-24

最溫和的動物,正面臨最嚴重的盜獵浩劫,食蛇龜危機四伏。在滅絕邊緣,長期關注食蛇龜的學者,努力搶救。今年夏天,北台灣的森林深處,正準備劃設一個受保護的龜鄉,希望食蛇龜的未來,不再無助。而在南臺灣,一群經歷流離之苦的食蛇龜,終於重回森林,踏上歸鄉路。

陪著耕牛作藝術

2013-05-06

水牛在土地上,犁出長長的線條,綿延數千年的牛耕文化。當代藝術家李春信,飼養四頭耕牛,他希望保存傳統耕牛文化,也創作出不同的犁耕藝術…

野調好幫手-公民科學家

2013-04-15

許多人喜歡到戶外活動,來去之間,總會經過野生動物的家園,其實只要多花一些心思,就可以成為科學研究的好幫手,平凡人也能成就不平凡…

黑琵新家要開路|都市開發影響棲地生態

2013-04-01

茄萣濕地,觀察黑面琵鷺的新亮點,2013年1月普查發現,全世界數量2,725隻,台灣就有1,604隻,而茄萣濕地一個小小池塘,更聚集了154隻。長期觀察黑面琵鷺的王徵吉認為,這裡是很好的棲地,而且距離近容易觀察。但是高雄市政府現在卻準備,要在這裡開路,黑面琵鷺的棲地,岌岌可危…

遷徙-紅蟹的黎明

2013-02-25

在印度洋有一座島嶼,直到1888年,才有人定居,這座島嶼,其實不是只屬於人,牠們,才是這裡的主人,跋山涉水、賭上性命,一年一度的大遷徙,只為了讓族群延續下去… 下雨過後,森林中充滿水氣,紅地蟹從森林底層的洞裡,探出頭來,準備覓食;落葉、果實都是牠們愛吃的食物,一片樹葉、一朵棋盤腳的花,都品嚐的津津有味,這時的紅地蟹,正準備展開一場重要的生命旅程。 劉烘昌博士研究陸蟹生態,已經二十年,...

椰子蟹的Party|聖誕島的狂歡

2013-02-25

有一種生物,牠們正聚集在椰子樹下開Party,享用今日的大餐,牠們正努力試圖剝開堅硬的椰子殼,品嚐香甜的椰肉,爬樹、摘椰子、料理椰子,對牠們來說,都不是難事,因此得到椰子蟹的封號,不過牠們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強盜蟹。 為什麼叫做強盜蟹?因為牠們實在太好奇,遇到什麼東西,總想拿來嚐嚐,可不可以吃,於是鞋子、礦泉水等物品,都被牠們偷偷的拖進樹林,人們才會戲稱牠們是強盜蟹。...

走讀塔塔加

2013-01-21

位在新中橫公路最高點的塔塔加,久遠以前,是原住民族的獵場,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來台初期,是伐木的林場,現今,這裡是玉山國家公園,遊客量數一數二的遊憩區。在時代中,塔塔加轉變著,住在這裡的野生動物,也因為人們變化著,駐守塔塔加已經十多年的解說員印莉敏,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領略塔塔加…

鹿謎|人與鹿最容易相遇的地方

2012-12-10

牠的身影,高大圓潤,牠的步伐,沉穩卻輕盈。曾經,台灣水鹿的族群數量少到被列入保育,如今,牠們不但重回一度消失的領地,而且還帶來了難解的謎…

濕地上的候鳥社區|共創人鳥共好的未來

2012-12-10

當候鳥降落濕地上,像是冬日裡的訪客,濕地旁的社區,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在台灣,有許多小小的候鳥社區,用不同的方式,譜寫著濕地上的共生之歌…

2012環境短片~遇見生命中的羽翼

2012-10-15

藏身都市中的野鳥救護站,看野鳥救傷志工和醫生們,如何照護這群誤入城市叢林的傷鳥們。這些鳥兒,又帶給我們哪些感動與啟示…

從自然到保護區

2012-09-24

緣起 自然,是什麼? 是小鳥高歌的地方,是毛毛蟲睡覺的眠床,是很多小花小草和大樹的家。 是森林、是溼地、是稻田、是海洋,是文人雅士筆下的文章、眼裡的畫! 是矮房、是大廈,是健行步道,還是一再變成遊樂區讓人開發? 如果政府畫出一條線,是不是真的可以保護它?

為牛請命

2012-07-16

一頭頭肉牛,緊張疑懼地從貨車踉蹌落地,有些牛不肯走,就被捶打、拉扯。 牛隻被穿著鼻環、繫著短繩,送到屠宰場等待宰殺,但等待期間,沒有飲水,甚至無法坐下長達數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