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相關報導
地域限定~礦鄉猴硐|結合人文與生態深度體驗猴硐
當沒落的猴硐遇上流浪貓咪,山城變成貓村,假日人潮洶湧。面對暴增的遊客,老猴硐,有些措手不及。觀光發展能為地方帶來繁榮,卻也可能讓地方失去原本的色彩,面對突如其來的觀光浪潮,猴硐該怎麼樣保住自己,產出「地域限定」的在地特色?
守護草鴞|夜間出沒的猛禽
台灣低海拔草生地,有一種長相很奇特的貓頭鷹,叫做草鴞,圓圓亮亮的小眼睛、白白的臉,像是剖了一半的蘋果,生性敏感害羞加上只在夜間活動,很少有人在野外看過牠的模樣。高雄市野鳥學會長期在中寮山進行生態觀察,意外發現這裡有固定的族群存在,不過最近幾年,卻沒有再發現草鴞的巢位,憂心的他們,決定要展開搶救行動…
福壽螺養不得|養殖生產急喊停
農地間的農路上,偶而可看見被車子壓碎的福壽螺,農民對牠厭惡至極,因為牠嚴重危害作物生長,卻就是無法徹底消滅牠。日前卻傳出,有農民養殖福壽螺賣給生技業者,讓農委會緊急跳出來喊卡,說福壽螺絕對不能在台灣養…
幸福水雉方程式|守護菱角鳥
近兩年冬季,台南官田發生了嚴重的水雉農藥中毒事件,總計有136隻水雉因此死亡,農業型態左右牠們的未來,當生態保育與農業密不可分,水雉的幸福方程式,該由哪些元素共組?
黃金蝙蝠存亡記|樹上金晃晃的嬌客去哪了?
「感覺很像沒有聲音的朋友」、「當作我們家小朋友來看待,所以稱牠家蝠」,家中有黃金蝙蝠的民眾,這麼形容。然而這個渾身金黃色、討喜又可愛的黃金蝙蝠,卻正面臨存亡時刻…
蛙族‧新移民|外來種斑腿樹蛙、亞洲錦蛙入侵
今年五月,苗栗縣政府野放牛蛙事件,在網路上引起廣泛討論,讓我們開始反思,外來種的議題,地方主管機關對外來種的認知不足,顯示政府對外來種教育的輕忽。這些外來蛙在人類有意引進或無心帶入,落腳台灣建立族群,牠們的來到,或許增加了生物多樣性,但因為良好的適應能力,又缺少天敵的情況下,繁殖逐漸失控,讓許多學者憂心,會壓縮到本地蛙類的生存空間,於是紛紛展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