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動物」相關報導
人鳥共和|在城市為何會出現夜鷹鳴叫聲?
鳴叫是鳥類的天性,在清晨聽見鳥語婉轉,悅耳舒服,如果鳥兒鳴叫的時間是在深夜,人們未必就還有欣賞的心情了。平面媒體報導雲林、嘉義、南投、台中等地區最近都出現夜鷹擾民的情況,原本屬於稀有留鳥的夜鷹,為何族群數量大幅增加,而且還往城市拓展呢?
留給水雉一個家|天然棲地因開發日益減少
台灣的水雉數量一度少到僅剩20多隻,經過環保團體的積極復育,族群數量上升,專為水雉打造的復育區也面臨轉型的契機。究竟園區經營的背後有多少苦楚?當菱角產業沒落,僅有一個13公頃大的人工溼地,能否為水雉的未來燃起生機?我們看見有一群人還在努力,希望能為水雉和牠的鄰居們多爭取一些棲息地。
犬瘟熱大追擊|野生動物離奇死亡追蹤
如果是人或是家中的寵物生病了,人們都會非常的重視,但是在自然原野中的生活的野生動物,生病卻沒有人關心,台灣很少有獸醫鑽研野生動物的疾病,阿志則是其中之一,他就像一位動物偵探,從野生動物的一舉一動中,意外察覺了各種疾病,不論是台灣首例鼬獾感染犬瘟熱的案例,還是首次發現紅毛猩猩感染漢他病毒的案例,小小的線索,他卻找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救救白魚!!|台灣原生魚處境
一灣小深潭,叢叢綠水草,群群溪魚作伴,這是台灣白魚的小小家園。有乾淨的水,有豐富的食物,偶爾要躲躲來覓食的小白鷺,還好有石頭和水草可以避一避,日子過的悠遊自在,可是這份小小幸福卻隨時可能崩解…
綠島死魚之謎|潛入大海找答案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鄭明修老師,捎來一個訊息,並且夾帶圖檔,圖片是綠島岸邊的死魚,每天都有,而且魚都很大,這在之前,綠島從來沒發生過,我們很想了解魚類死亡的原因,因此在天氣許可的狀況下,前往綠島跟著海巡以及學者出海找答案。
金山丹頂鶴的long stay
2007年11月26日,四隻白色巨大的身影,飛過金山鄉的上空,降落在清水濕地,經過鳥友辨認,發現是台灣少見的丹頂鶴。四隻丹頂鶴來台過冬,造成一股賞鶴風潮,許多人關心丹頂鶴的安危,並且思考物種生存棲地的問題,一場自然生態的學習課程,就在寒冷的金山濕地上,熱情的展開。
四股社區鱉鼓夢|推動家鄉發展的願景
他是回鄉的設計師,也是海上的漁夫,更是一位願景的推手。四股青年蔡恭和,回到故鄉創業,卻一頭栽入社區再造的工作中,成為生命中美麗的插曲。於是,在鰲鼓濕地旁的小小村落裡,一個關於濕地上的桃源夢,開始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