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十八羅漢山,就在高雄六龜的大馬路旁,可是想要入山探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九月初的某一天,林務局屏東林管處六龜工作站的夥伴們,相約到十八羅漢山內,巡山勘察。
巡山,是很重要的任務,尤其是像十八羅漢山這樣的地方。因為這裡的地質,以六龜礫岩層為主,透水性很高,再加上長期雨水沖刷,造就出峰峰獨立的特殊地形。所以林務局在民國81年,以保護特殊地形、地質為由,將十八羅漢山公告為國有林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要保護的,是特殊的地質和地形,不過同時也會涵蓋生物棲地。棲地受到保護,是不是真的讓動物有棲身之所、植物有成長之地,所以林務局在近年,開始調查動植物的資源現況。
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面積193公頃,有不少雨後才會出現的溪流。雨季期間,這裡不只風景秀麗、山水相依,還藏著許多台灣特有的植物秘密。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葉慶龍說明,成功大學生物系曾經進入十八羅漢山調查,但是因為資訊、交通限制,當時的調查結果,有200多種植物。不過,屏東科技大學的調查,卻發現了不少消失已久的植物。
為期一年的調查,屏東科技大學已經發現512種植物,其中不乏鈍葉朝顏、田代氏鼠尾草和台灣牆草等六種,嚴重瀕臨滅絕的植物。1919年,日本人將在恆春發現的田代氏鼠尾草,發表為新種,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人看過它。沒有人想得到,在經過92年後,屏科大森林系師生,又再度看到它的蹤影。
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立了20年,在山的另一頭,位於美濃區的黃蝶翠谷,最近一、兩年也開始被討論,是否要成立自然保護區?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李桃生公開宣示,黃蝶翠谷跟十八羅漢山的地理環境接近,生物資源連動性高,如果成立黃蝶翠谷自然保護區,就可以在政府的保育計畫中,構成一條更完整的平原到中高海拔山區的生態廊道。
跟過去相比,農委會林務局顯得特別謹慎。台前四位長官、四個學者,一字排開八個人,陣仗很齊全,為的就是要向大家說明白,政府的用心與決心。屏東科技大學和海洋生物博物館共有四位學者,也分別就動物、植物與水域生物等面向,提出成立自然保護區的必要性。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教翁國精說明,黃蝶翠谷內有白面鼯鼠的生活記錄,雖然白面鼯鼠是中、高海拔的物種,會在低海拔出現,可能是因為氣溫低的時候,白面鼯鼠會降到黃蝶翠谷避寒,所以黃蝶翠谷在生態資源有其一定價值。
設立自然保護區後,區內的一草一木都受到保護,調查生態、開採砂石、興修工程,也都必須受主管機關的規範。可是民眾關心的問題,不是自然保護區該不該成立?而是成立之後,是否可以全面退租還林?美濃愛鄉協進會常務監事劉孝伸強調,「不知道林務局是不是可以在劃設保護區後,逐年編列預算,讓已經年紀漸長的承租人中止合約?」
林務局屏東林管處旗山工作站主任洪寶林對此回應,黃蝶翠谷就是46到52林班地等七個林班,總面積有2800公頃,其中有800筆承租租約,面積佔林班地約47%,租地上種的幾乎都是麻竹、刺竹,還有一些獎勵造林的樹種。根據林務局最新統計,800筆的租約中有25筆承租人,沒有按照合約規定來經營山林,甚至有些承租人為了經濟利益,種植比較高經濟價值的作物,或矮化改良土荔枝、土芒果或土龍眼。可是,如果要全面收回黃蝶翠谷租地,至少要花三億九千萬元,所以林務局不傾向全面退租還林,加強勸導是目前的作法,只要一發現有違規情事,農民必須在兩個月內,恢復契約樹種。
八八風災後,六龜的農業與觀光業大受打擊,到現在都還欲振乏力。在風災剛滿三年的九月初,水利署和高雄市水利局到地方進行座談會。會議上,六龜居民砲聲隆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因為災後復原尚未完成,十八羅漢山入口附近的消波塊,又容易讓外界誤會,以為災難還在眼前,所以大家都希望趕快移除消波塊,並開放十八羅漢山保護區,以推動地方產業發展。
為了保護國有森林內的生態體系或稀有動植物,林務局可依森林法劃設自然保護區,目前已完成六處,總面積為兩萬一千多公頃,其中越靠近人類聚落的地方,壓力越大。
從已經公告20年的十八羅漢山,到現在正在推動劃設的黃蝶翠谷,在在可以看到自然保護區,雖然有政府劃出的那一條線,不過環境面臨的考驗,還是依然存在!或許就是避不了開發壓力,「自然」才不得已,走上「保護區」這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