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耐震補強」關鍵字
房子為什麼會倒?建築耐震能力怎麼看?又有哪些方法可以來補強呢|國震中心副工程師 邱世彬、中興大學土木系 助理教授 李翼安|公視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1月21日,嘉義大埔發生規模6.4強震,導致上百棟建築毀損,根據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勘災結果,損壞的大多是四、五十年前興建的老舊建築,可能不符合現行耐震規範,或是有軟弱底層的問題。
九二一地震25年|真的好想重建家園
二十五年前的921大地震,曾經讓全台灣陷入集體驚嚇、傷痛焦慮和不安,有一群人,他們的家園倒了、拆掉、被夷為平地,然後時間就停頓了。長達九千多個日子,或是獨自一人、或是又發生地震時,他們經常紅著眼掉著淚,一遍又一遍問著,為什麼我的家蓋不回來......
從車籠埔活動斷層說起:透過地質調查來減災|ft.經濟部地礦中心區域地質組科長劉彥求|公視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25年前,一場規模7.3的地震,震撼了台灣地質界,清楚的地表破裂痕跡,讓地質專家能夠更精確掌握車籠埔斷層的位置,並劃設出第一個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告知我們身處地震之島,該如何防災應變,究竟活動斷層敏感區是如何劃設出來的呢?又要符合哪些條件?又如何決定劃設的優先順序?
《群震過後》之一|拆除或是補強?
403地震,造成花蓮的天王星大樓、北濱街民宅等建築倒塌,全台灣共有一百多處建物被貼上紅黃單,成了危樓。但403只是一系列地震的開始,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從4月3日到29日,餘震次數已經達到1332次。
震撼 403:921地震以來最大規模強震 超過700起的餘震
4月3日上午7:58,芮氏規模7.2的大震,撼動全台。這是繼921地震之後,二十五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造成13人死亡,超過千人受傷。台灣身處在地震帶上,要如何與震共存?建築結構上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在921地震之前的早期建築,補強耐震又可以怎麼做呢?
老橋的漫長等待|全台橋梁體檢刻不容緩
上班、上學的時候,你曾經仔細看一看通勤路上所經過的橋梁嗎?它們靜靜的陪伴著往來的人們,歲月的痕跡也漸漸刻畫在橋梁的結構上。當步入老年,它們等待的是多一些關心、照顧,等待未雨綢繆。
地震國的建築|921地震20年系列報導
1999年,一場規模7.3的地震,造成十萬間房屋全倒或半倒,兩千多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二十年過去,建築法規是否跟上腳步?還有多少學校、賣場、飯店,面臨耐震能力不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