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相關文章

【島在現場】馬太鞍溪堰塞湖後續|2025.10.19

2025-10-19

受到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上午花蓮縣光復鄉開始陸續降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傍晚的第43次工作會報,氣象署預估20-21日花蓮地區會出現局部大雨或豪雨,其中南花蓮的萬榮、光復、鳳林可能有局部大雨,預估從10/20-10/22,累積總雨量平地有150-250毫米,山區有200-300毫米。 為了因應大雨到來,環境管理署署長顏旭明表示昨天晚間已在軍方協助下整理好淤泥暫置場地,另外在市區各地堆置的土方...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生存、生計、生活

2025-10-12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已過半個月,鏟子超人們持續到花蓮光復鄉支援,在國軍與志工協助下,淤泥漸漸清除,但是居民嚴峻的生存、生計和生活挑戰,才正要開始......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之後—紅色警戒持續中

2025-10-05

堰塞湖潰壩災後的第七天,被滾滾泥流淹沒的花蓮光復市區沙塵飛揚,彷彿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街上小山貓、怪手、卡車來來回回,在重機具沒辦法進入的室內,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一鏟一鏟幫受災民眾清理家園,用實際行動給驚魂甫定的居民,最有力的支持。

【島在現場】花蓮光復鄉堰塞湖災後重建|2025.10.03

2025-10-04

中秋連假即將展開,花蓮光復火車站前,部分道路淤泥已經清除,志工替準備搭車返家的鏟子超人清潔雨鞋,並進行消毒。 挖土機、小山貓等大型機具進入重災區佛祖街清挖,由於連日放晴,部分淤泥呈現乾硬狀態,民眾得用力才能敲下來。 而信仰中心保安宮被土石深埋約一尺高,民眾先行挖開受困神像,多輛水泥預拌車仍陷落在沙堆之中。 截至3日,環境部統計總清淤垃圾量為6萬5千公噸,規劃六處堆置場,...

【島在現場】 花蓮光復堰塞湖災後重建|2025.10.1

2025-10-02

走在光復市區,部分街道仍是一片泥濘,清出來大量的淤泥和廢棄物,堆置在路旁等待清理。

預知災難紀事: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

2025-10-01

9月23日下午兩點三十分,位於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中發生溢流,導致潰壩,狂暴的泥流沿著溪床宣洩而下,硬生生沖斷了馬太鞍溪橋,洪水越過堤防,灌入街道,吞沒民宅與聚落,宛如末日般的場景,震撼全台。從堰塞湖成形到溢流,這場災難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島在現場】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後|被大量垃圾包圍的太巴塱部落|2025.9.25

2025-09-25

空拍畫面中,這處村落被大量垃圾包圍,青綠色的農田也是垃圾散落。這裡是花蓮光復鄉太巴塱部落,2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後,大量泥水將溪畔垃圾掩埋場的垃圾沖出,太巴塱部落的道路被垃圾覆蓋,部落居民無法回家清理家園,望著滿坑滿谷的垃圾感到無奈,希望有關單位能提供人力和機具,協助清運。 ​太巴塱部落位於馬太鞍溪和光復溪、麗太溪的匯流處,在大水退去之後,垃圾就留滯堆積在此。隨著天氣轉晴,居民擔憂蚊蠅孳生...

空拍畫面來源/疣豬飛行中隊有限公司

【樺加沙颱風】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災情後續 |2025.9.24

2025-09-24

強颱帶來豪雨,造成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加上溪水,巨大泥水衝向下游光復鄉,大範圍的被泥水淹沒。截至25日上午七點,消防署統計花蓮縣傷亡情況,死亡14人、31人失聯、受傷52人。許多光復鄉民聯繫不上家人,十分擔憂,紛紛在社群發起尋人消息,請求各界協助,希望能盡速得知家人安危。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大量湖水和土砂往下游沖刷釀災。空拍畫面來源/疣豬飛行中隊有限公司 氣象署依據最新氣象資料,...

堰塞湖溢流後,大量泥水沖入花蓮縣光復鄉。 民眾提供

【樺加沙颱風】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釀災|2025.09.23

2025-09-23

今天9/23(二)下午2點半,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發生溢流,滾滾泥水沿著馬太鞍溪而下,造成災情。截至23日晚間7點,大水也逐漸消退,消防單位統計花蓮地區有263人受困,2人死亡,30人失聯,12人受傷,花蓮縣消防局受理災情通報有400件。   畫面提供/林保署巡山員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晚間八點第九次工作會報,馬太鞍溪流域雨勢稍歇,但晚間仍會持續降雨,提醒花蓮、...

喜蝠會|蝙蝠會傳播病毒嗎?

2020-04-27

傍晚時分,天空中的小黑點,你能分辨出,哪些是鳥類,哪些是蝙蝠嗎?當日行性的動物準備返巢,夜行性的蝙蝠才正要出動。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徐昭龍說:「蝙蝠晚上活動,又棲息在比較陰暗的地方,很多人就覺得牠代表著疾病。」有人因此害怕蝙蝠,也有人不但不怕,還期待在保持適當距離的前提下,與牠們歡喜相會。

防蟲急行軍|以赤眼卵蜂克制秋行軍蟲

2020-02-17

嘉義縣義竹鄉的大佃農謝勝麒,種植玉米已將近十年,管理的玉米田至少有八十公頃,卻從2019年開始,遇上前所未有的難題—秋行軍蟲。

野菜新勢力|阿美族野菜復興運動

2017-10-30

幾千年前,神農氏為了醫治疾病,親嘗百草,現代的神農氏,則藏身在部落鄉野田間。當氣候變化越來越劇烈,野菜抗逆境、抗蟲害的特性,逐漸受到重視。從田間到餐桌,一場野菜復興大業,正在進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