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計畫中,彰化縣劃出大面積工業土地,在台糖萬興農場的特定農業區,劃設三百多頃土地,做為二林精機的工業用地。但是旁邊就是已開發三百多公頃的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目前還是高度閒置,兩者產生排擠問題。
彰化縣工業用地擴張VS.農業區的衝突
除了大面積農地劃設為工業區,一些農地工廠所在區域,也計畫劃設產業區。整個彰化縣,大型工業區加上小型產業區,總面積達數千公頃。彰化環盟吳慧君憂心,中央審地方縣市國土計畫,過程相當快速,缺乏把關機制。
營建署密集召開會議,審查縣市國土計畫,在一場審議農地保留面積的會議中,針對各縣市都以都市發展為理由,將市鎮旁編定為農5的農業第5類土地,劃入城鄉發展區。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助理教授戴秀雄指出,農業區與工業區在本質上,就有競爭性,所以不斷產生衝突。
屏東縣府報編農地面積為零 當地環團不認同
國土計畫中,將宜農地分成五類,要求各縣市編列保留宜農地面積,各縣市報編面積大小不一,唯獨屏東縣的宜農地面積報編為零。屏東縣地政處處長李吉弘表示,什麼叫做優良農田,什麼叫次等農田,其實是會隨著科技進步與時代演進,有不同的定義。
屏東有許多養殖業,飼養觀賞與食用魚,產值達到數十億元。每家養殖戶都是育種高手,培養出具有市場潛力的優良品種魚類。養殖業受特定農業區限制,水源必須循環使用,減少地層下陷危機。因此耗水量大的養殖池,都被要求設置循環水系統,才能走向合法,對業者造成困擾。他們希望解除特定農業區編定,回歸一般農業區,甚至像農地工廠,透過修法來解套。
屏東縣政府將宜農地劃設為零的做法,屏東環盟洪輝祥並不認同。他認為,國土計畫的功能,不應只是區位劃設的限制,更應對農業形成支持力量,甚至透過政策,鼓勵農業縣市保留農地。
國土保育與農業區的劃設如何求取平衡
國土計畫中,縣市大量使用平地農業區,作為城鄉發展、工業開發之用,卻想透過減少山區的國土保育地區面積,來彌補農業土地不足,形成新的問題。南投縣信義鄉許多原住民部落的傳統領域,受到台大實驗林場的管理,都被劃入國土保育地區,目前有著要求解編的聲音。
氣候變遷造成的山區災害,已經讓一些地區無法住人,劃設國土保育地區,有著保護土地的意義。望美社區合作社理事長田金城指出,部落當然有農業需求,將國土保育地區解編為農業土地,但是隨著產業變遷,也希望透過國土保育地區保護山林,發展觀光經濟。
國土計畫從中央制定到地方劃設,不斷產生亂象。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助理教授戴秀雄表示,歐洲德國國土計畫從1980年代實施,前面有著長達兩百多年的衝突,台灣算半路出家,還有許多必須面對的問題,形成解決衝突的平台,成為國土計畫重要的功能。
國土計畫大搶地,反映地方縣市對於未來發展的期待,當儲備工業、城鄉用地,高於農業、生態土地,不只是國土分區的失衡現象,更突顯國家重工輕農的發展問題。
讓國土計畫不只是土地實用限制,而是促進農工產業均衡發展,才能讓國土各安其利,讓國家發展更生態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