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野蜂危機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 陳添寶 劉啟稜,剪輯 陳添寶

溼冷、多雨,是一般人對冬日基隆的第一印象。在基隆山間,仔細觀察靜靜綻放的野花叢,別有一番熱鬧景象。蜜蜂、螞蟻,不同種類的昆蟲,把握冬雨暫歇片刻,忙碌採集野花蜜,儲存度冬糧食。不過這些辛勤工作的小蜜蜂,卻正遭遇外來病毒侵襲…

喜歡吃蜂蜜的人,一定都聽過野蜂蜜的獨特風味。數量非常稀少,是市場上難得一見的珍品。一般俗稱的野蜂或土蜂,是學名叫做「東方蜜蜂」的台灣本土原生種。而台灣約有七、八百戶專業蜂農,超過九成都是飼養國外引入的西洋蜜蜂,又稱為義大利蜂,因為西洋蜂的產蜜量和經濟價值,遠大於東方蜂。不過寒冷潮濕的基隆山區,不適合養殖西洋蜂,卻有著全台唯一的野蜂養蜂班。

基隆市農會從2016年開始和宜蘭大學合作,向農民收購蜂蜜,再交由宜蘭大學認證,為消費者把關,決心推廣優質蜂蜜,不過這一年來,有種由「囊狀病毒」引起的中囊病,正在東方蜂群間傳染,讓蜂農們十分擔心。

為什麼不曾出現在台灣的囊狀病毒,會突然在蜂群間爆發流行?原來,東方蜜蜂不只台灣有,也分布於中國。囊狀病毒在中國蜂群裡,帶原率高達八成,學者跨海追蹤,將台灣採集到的檢體和中國病毒株進行比對後,高度吻合,推斷病毒是有人從中國走私蜜蜂,才傳入台灣。

囊狀病毒進到台灣後,首先從嘉義傳出疫情,接著傳到台南,再往台中、南投、新竹。由於蜜蜂自身移動範圍,只有三公里,病毒要藉由自然力量傳播,速度非常慢。不過,一旦有人為力量介入,例如養蜂人買賣蜂群,或在某些特定植物的花期,把蜜蜂整群載離原居地採集花蜜,都會加速病毒擴散。

囊狀病毒在成蜂身上不會出現病徵,卻專門攻擊孵化後只有五天大的幼蟲,當幼蟲紛紛腐爛、死亡,無法繼續化蛹、成長,蜂群就會走向凋零。

由於病毒沒有藥物可治療,目前還沒有效的防治辦法。要等野蜂自然演替出抗病力強的族群,則需要好幾年時間。然而蜜蜂在自然界中的價值,不只是為了產蜜讓人類取用,牠們還是授粉能力第一名的昆蟲。長期研究蜜蜂的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陳裕文擔心,台灣中高海拔地區,原本就不適合西洋蜜蜂生存,如果野蜂又消失,就沒辦法為野生植物授粉。

對於病情嚴重的養蜂場,陳裕文建議蜂農,應盡速銷毀蜂群。他也呼籲,養蜂人不要再從中國引入蜜蜂,並且停止在台灣島內移動東方蜂群,包括交易蜂群、載送蜂群到外縣市採蜜,或收捕野蜂來飼養,以免野外蜂群受到感染。

為了貪圖方便,從境外違法夾帶活體動植物和昆蟲入關,不但對本土農牧業產生衝擊,更可能對自然生態造成無窮後患。

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了,人類將活不過四年。台灣野蜂發出了求救訊息,我們已經不能再繼續忽視…

地點
集數
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