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之島

記者 陳佳珣

台灣需要32座焚化爐嗎?對於環保署現在的焚化爐政策,環保團體提出強烈的批評,115個環保團體召開「拒絕讓錯誤的焚化爐政策繼續毒害下一代」的記者會,連署要求刪除環保署92年度37億元的焚化爐預算。

質疑焚化爐興建的聲音,從地方延燒到國會殿堂,環保署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政策也受到質疑。現在營運中的19座焚化爐,容量21,000噸,扣掉歲修等因素,平均每天可以處理17,850噸的垃圾,焚化爐處理率達90%,其中處理家戶垃圾佔60%、一般事業廢棄物佔20%。家戶垃圾不夠燒,因此燒一般事業廢棄物,便成了焚化爐重要的副業。環保署原本計劃興建36座焚化爐,後來修正為32座,現在處理的家戶垃圾量,都無法讓現有的19座焚化爐滿載運轉,未來卻還會有13座焚化爐陸續完成。

佔地60公頃的烏魚養殖區,也是竹北發展一鄉一休閒的觀光重點,北邊是新竹縣焚化爐的預定地,南邊已經有新竹市的焚化爐,兩個焚化爐相距不到三公里,未來配合焚化爐進場道路施作,將大興土木。居民對焚化爐最大的疑慮,主要是致癌物質戴奧辛的排放,以及含有毒性的灰渣沒有妥善處理,雖然政府再三保證焚化爐污染防治設備完善,民眾仍舊沒有信心。

新竹縣竹北市居民黃燦煌說,建造焚化爐,不僅車輛進出破壞寧靜,又有戴奧辛排放的風險,未來他再也不會帶小孩子來這裡,他認為新竹縣的垃圾可以運到新竹市處理,焚化爐根本不用蓋。新竹市焚化爐容量900噸,現在一天約有300噸家戶垃圾進廠處理,垃圾量明顯不足。目前新竹縣已有四個鄉鎮垃圾運到此處,如果兩個縣市共同使用一座焚化爐,便可以節省數十億元的焚化爐興建及操作費用。

過去興建焚化爐的計劃,是以每年成長5%的垃圾量推算,民國89年推估的垃圾量是每天28,500噸,但實際上是21,500噸,而民國90年更只有19,800噸,而且從民國87年以後,每年都是負成長。未來再進一步推動資源回收、廚餘堆肥後,垃圾量會更少。環保署不協調、縣政府不協調,民間只好自力救濟,新竹縣竹北市居民吳錦麒表示,竹北市焚化爐收取桃園、苗栗等地廢棄物,實不宜將竹北市排斥在外,而應協助處理。

以每個縣市為單位,來思考焚化爐政策的推行適不適當。蓋一座焚化爐要負擔數十億的興建以及後續的操作維護的經濟成本,還有反對運動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台灣需要多少座焚化爐,才是最省錢,同時讓每座焚化爐有效率的運轉,環保署要為全民仔細的精打細算。

地點
集數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