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在現場】 鳳凰颱風:花蓮明利村受災 |2025.11.11-13

採訪、攝影/郭志榮、陳慶鍾
文稿/郭志榮
整理/林燕如

鳳凰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再次讓馬太鞍溪溪水暴漲,洪水從馬太鞍溪便橋上游約2公里未設置堤防之處溢流,順著產業道路,流向到萬榮鄉明利村低窪地區....

馬太鞍溪溢流釀災 萬榮明利村低窪處被泥流淹沒

12日花蓮地區雨勢稍歇,從空拍畫面可見,花蓮縣萬榮鄉明利村地勢較低的地區,房屋和道路幾乎被淤泥淹沒大半。從10日晚間起,受到鳳凰颱風的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影響,花蓮地區連日降雨。經濟部水利署指出,馬太鞍溪的滾滾泥流,是從馬太鞍溪便橋上游約2公里處溢出。當地原先並未設置堤防,由於馬太鞍溪已經淤高,洪水就順著產業道路,流向明利村及三和水稻育苗中心,造成民宅和道路被淤泥覆蓋。

大量泥水也漫流至明利村的聯外道路--花45線,因而交通中斷,小山貓不停進出清除淤泥,全力搶通。明利村長林萬成表示,過去就曾經再三提醒馬太鞍溪溢流處有安全疑慮,呼籲水利署採取防護措施,若早有作為,或許就能避免這場災害的發生。水利署回應村長的確有提出希望延伸堤防的需求,當時評估該處地勢較高,淹水風險相對較低,因此採取沙包加固並加強疏濬。這次因颱風雨量增加,馬太鞍溪淤積程度遠超過預估,才導致泥水進入明利村受災。

​12日在明利村旁的大排,仍可見到泥水不斷奔流,持續往外溢出至路面。花蓮縣長徐榛蔚和水利署長林元鵬現勘。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如果大水持續往部落流入的話,將會影響到下游居民和鐵道的安全,未來需要再來看能怎麼做,以確保保全戶的安全。

根據花蓮縣政府12日統計資料,淹水面積約356公頃,主要集中在萬榮及鳳林地區,其中萬榮鄉受災的累計31戶(有門牌19戶,無門牌12戶),影響面積含農地約103.5公頃。截至12日,花蓮縣除了萬榮、鳳林和光復之外,其餘都已撤站,17處收容處所安置了7百多人。

水利單位搶修堵水工程 防止泥水持續灌入明利村

​水利署長林元鵬現場受訪時說明,雨勢稍緩時,嘗試用大型鼎塊封堵大水入口,但由於水勢過於湍急,無法立即完全阻斷水流,因此同步開挖導水路1公里,讓大水改道,並封堵溢流點,阻止水流進入明利社區,希望能將溪水順利導入花蓮溪。

對於後續工作,水利署長林元鵬初步判斷大排中的濁水,泥沙濃度極高,推估濁度可能有上萬NTU,因此後續河道的清疏不會中斷。另外,由於這次溢流進入村莊的入口是堤防最弱端的位置,原本當初較高的地勢,如今地形地貌已經改變,未來也可能要評估建構堤防,待今年汛期結束後,都是會再進行的工作。

​13日凌晨3點,水利署完成馬太鞍溪河道改道及封堵,河水不再進入明利村,後續將加強培厚封堵段以及道路清淤。

原馬太鞍溪堰塞湖趨於穩定  13日又發現新增堰塞湖

林保署花蓮分署公布的1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現況,蓄水面積6.6公頃,蓄水量約50萬噸,目前下切速度趨緩,水位變化也趨向穩定,隨著鳳凰颱風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對台灣影響逐漸減弱,晚間八點半氣象署解除鳳凰颱風警報。

​13日清晨六點半,林保署花蓮分署空拍發現,原本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口下方300公尺處,又新增一個小型堰塞湖,研判是凌晨2:53的時候,右岸邊坡土石滑動阻塞河道所導致。上午8點,林保署持續發布紅色警戒,呼籲下游萬榮鄉、鳳林鎮以及光復鄉警戒範圍內的居民,配合疏散撤離,民眾和搶修人員要遠離河道。​

根據監測資料,新的堰塞湖壩高40公尺,面積約5公頃,蓄水量32萬噸,如果以每小時入流量8萬噸預估,下午四點就可能蓄滿溢流,對下游地區民眾發布細胞警訊。

下午光復工作站觀測到水情,大概13:30的時候,發現新增堰塞湖已經開始溢流,通報下游相關工作人員撤離避難。13:40第一波溢流抵達下游處,但由於天氣不好,加上壩體不穩定,研判可能尚未到達滿水位就提前溢流。

▼馬太鞍溪新增堰塞湖在11月13日下午一點多開始溢流。影片/光復義工 拉布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