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環流加東北季風共伴 宜蘭降下驚人雨量

受到鳳凰颱風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宜蘭縣從 10 日起就降下大雨。由於雨勢猛烈,來不及排放的雨水重創羅東、冬山、五結、壯圍等地,其中受創最為嚴重的是蘇澳。

從10日(週一)凌晨0時至12日(週三)下午2點10分,三天的累積雨量前五名都在宜蘭縣。最多的是南澳的東澳嶺,累積雨量超過一千毫米,冬山將近一千毫米,蘇澳和羅東則是超過700毫米。
這場雨勢也為宜蘭地區的降雨創下多項紀錄。宜蘭冬山地區降雨量有795毫米,是11日當天的單日最大降雨量;氣象署所屬的蘇澳站,也打破了該站11月單日最大雨量的歷史紀錄,降雨量達到648毫米。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科長林秉煜表示,這也驗證了過往10至11月期間,如果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明顯的話,往往會帶來相當可觀的降雨量。
鳳凰颱風暴風圈下午進入台灣南部陸地,晚間7點40分在恆春登陸後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氣象署也在晚間8點30分解除颱風警報。
蘇澳市區嚴重積淹水
11日入夜後積淹水持續,蘇澳鎮部分居民在門前裝設擋水閘門,阻擋泥流進入。蘇澳鎮長李明哲表示,會先將道路上的土石和排水溝內的土石清除後,讓泥水順利暢流。

農村水保署對宜蘭縣南澳鄉東岳村,以及蘇澳鎮永春里、永樂里、東澳里等地,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入夜之後, 宜蘭縣蘇澳鎮雨勢仍未間斷,蘇澳溪溪水暴漲,來不及宣洩的大水溢流到市區,中原路、中山路、聖愛路等地都發生嚴重積淹水情況,有的地方甚至淹到一層樓高,主要集中在中山路一帶。

大雨加上地質鬆軟,讓宜蘭南方澳的南興里發生邊坡土石崩落,滾滾泥流衝到道路以及民宅門口。蘇澳鎮長李明哲11日晚間表示,大雨讓蘇澳溪溪水暴漲,抽水機不停作業,也由於雨勢還是非常大,水位無法降低,部分地區甚至淹至一層樓高,車輛無法進出,蘇澳如同一座孤島。
蘇澳受災後 分洪道議題再度被提起

12日趁著短暫放晴,宜蘭蘇澳地區居民急忙將泡水家具一一搬出,大量廢棄家具暫時堆置在路旁,加上淹水拋錨的車輛,導致交通混亂,國軍和重機具也出動協助居民清理家園。這次的受災,宜蘭縣政府統計災損戶數約有1100戶,大樓地下室則是有23處進水,持續抽水中。



鳳凰颱風來襲讓不少人聯想到2010年的梅姬颱風,當時大水也重創蘇澳,並提出蘇澳溪分洪道的構想,這次的蘇澳受災後,分洪道的議題再次浮上檯面,蘇澳鎮長李明哲表示,希望政府能加速完成分洪道工程,避免淹水事件再度上演。(延伸閱讀:【梅姬颱風】大水患~蘇澳遇襲事件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