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東西方文化的洗禮和衝撞,剛剛邁入不惑之年的楊婉苓,結束了二十多年在外地遊蕩的日子。她握著方向盤、卸下曾是女強人的光環,回到家鄉金門,一心一意尋找自己的方向。
身為金門人,楊婉苓的求學路,跟所有的離島孩子一樣,如果要唸大學,就要離家到台灣。不過現在的楊婉苓,卻跟大多數金門人不同,她把她的下半輩子,帶回了金門。
大學和研究所時期,楊婉苓學的是法律,關心的是婦女在法律中的地位與權利。可是,去年年底回到金門後,楊婉苓一頭埋進了老房子的世界。在金門技術學院江柏煒老師的協助下,楊婉苓得以重新認識家鄉。
位於金門珠山聚落的「大展部」,是楊婉苓在去年年底,向金門國家公園標下的老房子,按照規定,這間古厝,必須經營民宿加以活化。不過,外有大環境不景氣,內是個人經驗不足,一切的考驗,逼得楊婉苓不得不從頭學起。先前古厝庭院和天井的髒亂,或是現在牆壁紅磚毀損剝落,以及衛浴設備破壞古厝整體景觀的問題,都讓楊婉苓傷透腦筋。
把浴室、洗手間搖身一變,想像成未來廚房,而廚房邊上的天井,似乎自然而然成為露天咖啡座。目前天井擺滿的花花草草,正是楊婉苓親手從幼苗種大的盆栽。在楊婉苓眼中,隱身在戰地背景下的金門,其實擁有一股緩慢閒適,不與人爭的氣質,可是不僅遊客沒發現,金門人自己也不自覺。楊婉苓正以這樣的心情,來經營民宿、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
「大展部」興建於清光緒年間,雙落加左護龍的格局,奠定了古厝的氣勢。雖然對建築外行,但是楊婉苓試圖把現代的生活需求放進傳統空間。從小在金門長大,但是楊婉苓對古厝的了解其實很少,比較強烈的印象,是她在外婆家過年過節的情景。在她的回憶裡,古厝是大家族團圓的地方。楊婉苓將護龍規劃為兩個生活空間,每一處生活空間,都有浴室、起居室和臥房,而正廳兩側廂房的儲藏室,也將改成閣樓臥室。
這是楊婉苓這輩子第一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然而以相同的觀點,對照她的家鄉─金門,似乎也有相似的意義。
聚落的人變少了,老房子很多也都倒了,這是金門。七、八個孩子在「大展部」旁玩躲避球,臉頰紅咚咚的,偶爾配上幾聲高昂的笑聲,這也是金門。無論金門如何改變,楊婉苓終於回到家鄉,雖然有時候,她必須一邊開車一邊看地圖才能順利找到目的地,可是只要人在金門,楊婉苓就一定是在回家的那條路上。
「金門的未來,掌握在金門人的手中。」這句話可以說得容易,但要成真,卻很困難。尤其金門居民在軍事管制下生活了半世紀,自由意志的表達長期受到壓抑,傳統的人際網絡遭到破壞,討論公共議題的平台又還沒有建立,再加上資訊不足不明確,要金門人決定自己的未來,真的是過於脫離現實。不過,也不是沒有希望,在楊婉苓身上,我們看到金門人的執著與坦誠,也感受到金門人對自我主張的強烈渴求。我們只希望,在越來越多金門人開始為自己發聲的同時,政府的兩岸政策,別再忘了金門,更要兼顧金門的文化發展與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