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米樂 20年後|與工業搶水、光電搶地的下半場

採訪報導

2004年,紀錄片《無米樂》,拍攝台南後壁老農,突顯台灣農村實況,一句「無米嘛快樂」(台語),引發大眾對農業的關心。快二十年過去,後壁有了一群新青年農民,但是面對氣候變遷、市場變化,一樣有著新的問題。

大旱缺水 一期稻作連續三年休耕

林柏宏大學畢業後回台南後壁租田耕作,沒想到遇上大旱缺水,連年休耕,讓他生活感到壓力。

台南市後壁區因為早期嘉南大圳興建,以及晚期農地規劃,在台灣算是相當優良的農業區。但是因為大旱缺水、水圳無水,停止灌溉,一期稻作已經連續三年休耕。

農民林柏宏是台南青農聯誼會後壁分會會長,讀完大學回到故鄉租田耕作,賣米生活,卻沒想到連年休耕,讓他只能領補助生活,甚至擔心最後無地可種。為了提高農業機械化,許多農民都貸款購買農耕機具,但是停種無收入,讓他們生活感到壓力。

乾涸的水圳。

林怡歆是後壁女兒,因為喜歡故鄉生活,讀完書後輾轉回鄉,獲聘擔任農會總幹事,服務農村。在重視行銷的時代,他改造農會舊倉庫,成為產品銷售平台,不僅有後壁好米,還有用米製成的各類商品,希望打開稻米的經濟價值。

林怡歆是後壁女兒,讀完書後輾轉回鄉服務農村,行銷後壁好米和各類米製商品。

依賴烏山頭水庫水源 卻受工業影響

停灌休耕不只影響農民,連農會也受到損失。後壁的稻田地景消失,想舉辦推廣活動,都因為沒稻作而取消。農地依賴烏山頭水庫水源,但是水庫每日供水三十萬噸給南科,面對農業缺水停灌問題,林怡歆希望政府重視工業影響農業用水的問題。

停灌休耕讓後壁的稻田地景消失,農會想舉辦推廣活動,也因為沒稻作而取消。

後壁也有農民轉型種植水果,三百多公頃的洋香瓜田,成為特色農作。張巍騰回鄉接手家族瓜田,思考提升技術,種出優良品質。瓜果最怕果蟲,為了防治,在瓜田周遭圍起隔離網,但是因為長期休耕,果蟲變多,嚴重危害瓜果。而瓜田在後壁的非灌溉區域,農民依賴抽取地下水補注水源,但是因為停灌休耕,連帶造成地下水抽取不易。

回鄉接手家族瓜田的青農張巍騰,擔心果蟲會因為周遭田地休耕而變多,影響收成。


延伸閱讀》水不落田|停灌休耕政策衝擊農民

青年農民努力找尋新出路

殷維志返鄉創業,向遊客宣傳產品。

上車宣傳產品,在街上推廣試吃,成為殷維志的日常,從在外工作到返鄉創業,一路走的相當辛苦。回到故鄉,他思考開發稻米加工品,成為後壁特色產品。

後壁農鄉過去因為紀錄片打開名氣,後來又有電視劇再創觀光風潮,但是熱潮一過,老街商圈走向消沉,成為回鄉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面對停灌困境,張巍騰減少種植數量,提升瓜果品質,賣出更好的價格。林怡歆推廣改種旱作,協助農民契作金門釀酒的高梁。

林怡歆推廣改種旱作,協助農民契作金門釀酒的高梁。

連續三年一期稻作休耕後,後壁今年也宣布二期停灌休耕,首次農地全年不種稻。林柏宏為了保護農地,避免大量噴灑農藥,還是決定抽水灌溉,繼續插秧種植。後壁農地已經有光電場設立,他擔心長期休耕,將造成光電場不斷擴張。

《無米樂》道出早期農村問題,二十年快過去,青年回鄉發展,卻依然面臨新的農業困境。

延伸閱讀》花東農鄉種光電:綠能選址惹爭議

集數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