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關鍵字

2008環境紀錄短片-河流筆記

2008-11-24

在臺灣各種環境大小事每天都在發生,許多人希望透過媒體的報導,讓社會大眾知道,讓政府重視,進而能夠產生改變,但是環境的議題有時很難吸引媒體的目光,「環境事,自己拍!從拿起攝影機,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土地!」是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舉辦第一屆環境紀錄短片徵件的主要用意,希望透過攝影者的雙眼,看見更多的環境故事,也讓更多的人關心這塊土地。

再見 溼地|1-1道路開發的環境衝擊

2008-11-17

當涼風吹來陣陣秋意,北方嬌客也跟著翩然來到,11月初,眾所矚目的黑面琵鷺陸續抵達南台灣,牠們的度冬據點不只有大家熟知的七股,去年就有9隻黑琵在南邊的茄萣溼地落腳,不過這片樂土今年卻無法迎接牠們,因為道路的開闢,已經讓這裡失去大半生機。

失去最後泥質灘地|台61線開路對生態的衝擊

2008-11-17

遠望,一片灰色大地,這裡是彰化芳苑,從海堤往潮間帶算,退潮後有兩萬公頃,是鷸鴴科鳥類賴以度冬的棲地,不過西濱公路貫通計畫將會大幅改變這裡。

又見油污|晨曦號擱淺石門海岸

2008-11-17

冷冽的東北季風,吹襲著北海岸,空氣中瀰漫中濃濃的油味,烏黑的重油混雜著柴油,不斷隨著海浪沖襲上岸,海岸線已經整個被黑油覆蓋,滿身油污的螃蟹,難以在油海中脫身,這樣的場景,你我並不陌生,海洋油污事件,又再次在台灣北部的石門海岸上演…

蝙蝠記事

2008-11-10

晝伏夜出的蝙蝠住在哪裡?天然的洞穴或下水道入口是洞穴型蝙蝠─摺翅蝠的最愛。蒲葵樹下垂的樹葉裡,是樹棲型蝙蝠─高頭蝠的地盤。傳統三合院老房子的屋瓦縫隙間,是建築物型蝙蝠─東亞家蝠的家。受到西方電影、卡通中形塑吸血蝙蝠的刻板印象,許多人對蝙蝠都抱著負面觀感,其實在中國文化裡,蝙蝠是吉祥物,以昆蟲為主食的蝙蝠,更是我們的重要夥伴,且讓我們細說從頭,重新認識這群可愛的夜行使者。

穿山甲要回家

2008-11-10

穿山甲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躲在洞裡,受到驚嚇不會反擊,只會捲縮成一團,用堅硬的鱗片保護柔軟的腹部。對魯凱族的老人家來說,獵捕這種動物,絕對不是件榮譽的事。

看不見的香港

2008-11-03

從台北到香港,坐飛機大概只要一個半小時,交通部觀光局統計香港是台灣人出國旅遊地點的第一名,每年到香港旅遊的台灣旅客,大約有兩百多萬人。大多數人來到香港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棟棟高聳入天的高樓大廈,以及擁擠的人潮,然而,這一片巨大的高樓叢林裡,香港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綠色小兵香港行

2008-11-03

2008年七月初,有一群交通大學的學生來到香港,他們在香港環保團體的導覽下,要用不同的視野,認識香港這座城市,究竟在他們眼中,香港會是什麼樣貌?

互花米草搶灘戰役|金門灘地逐漸陸化

2008-11-03

高聳的軌條砦,橫列金門沙灘,嚴防海峽另一端敵人的進擊,但是時隔半世紀,敵軍沒有登岸,卻有新的危機,悄悄襲擊,重創金門生態。

被忽略的滋味

2008-10-27

早餐,有多久沒來上一碗清粥小菜?一日三餐當中,吃到幾回白米飯?日復一日,把食物送進嘴裡,吃什麼,怎麼吃,久了養成習慣,習慣建構文化,當飲食習慣改變,也就動搖了吃的文化。

吃飯這堂課|藏在食物背後的隱憂

2008-10-27

這個世界,充滿著一些荒謬的事情,包括黑心食品這件事,食物明明是賴以生存的命脈,但是在利益薰心下,食物可以假冒,可以添加化學物品,令人匪夷所思。當三聚氫胺、銨粉等黑心食品事件爆發後,我們驚慌、撻伐一陣,之後呢?這些都還是人為的添加,但在台灣,有毒食物的出現,已經不是頭一遭,之前的鎘米、綠牡犡都是土壤和水出了問題,環境問題如果不正視,所謂的食品安全,也很難獲得真正的保障。

盤中飧的旅程

2008-10-27

鄉間,老老的三合院依偎著稻田,方便農民就近照顧作物,從稻米、蔬菜到水果,自己種自己吃,這是熟悉的農村印象,是農田與餐桌的最短距離。隨著工商業發展,大量人口聚居都市,農田與餐桌的距離拉開了,糧食展開漫長旅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