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重建」關鍵字
【花蓮206地震】大震之後|受損建物的修復難題
花蓮大震距今已經五個月,走在市區,當時倒塌的幾棟大樓--雲門翠堤、吾居吾宿、白金雙星,早已整平成為停車場,看不出一點震災痕跡。但是周遭部分房舍卻呈現些微的下陷、傾斜,居民有的撤離,有的繼續居住,地震的後遺症,至今仍沒有完全平復。
核食能安?|核污染重創福島農林水產出口
「這裡是綠色區,就是安全區。工作人員沒戴口罩就可以走來走去。目前電廠內大概九成都是綠色區。」東京電力公司原子能選址總部長岡村祐一,在搖晃的公務車上對我們說明,為了把曾經超過1500微西弗的超高輻射環境,降到可以只戴口罩就行走,六年來,東電去除了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表土,再鋪上柏油或水泥。經過這些除污工程,目前輻射的環境背景值,已經和台北、東京,相差無幾。
核食能安?II|開放核災區食品引發食安爭議
福島災後,日本政府針對福島、青森、岩手、宮城、山形、茨城、栃木、群馬、埼玉、千葉、新潟、長野、靜岡等十三個縣市進行出貨管制。災後不久,日本政府將原本食品中的輻射容許量從每公斤370貝克放寬到500貝克,這個政策為消費者帶來食安陰影。不論日本政府如何促銷東北復興,鼓勵餐廳與消費者購買當地農產品,核災區食品在日本國內,還是有滯銷問題。
核食能安?III|藏在食物裡的不安
草莓,是栃木縣最重要的產物,也是栃木縣向來想出口台灣的產品。那須高原農園觀光部長椎貝達朗指出,那須高原町的草莓園多半採溫室種植,也有定期檢驗,當地人並不覺得有輻射污染問題。核災後,只因道路中斷受到短暫衝擊。經過那須町大力宣傳,近兩年,來採果的台灣遊客甚至絡繹不絕。
【天秤颱風】人之島的考驗|天秤颱風侵襲蘭嶼
8月28日,天秤颱風二度侵襲台灣,蘭嶼椰油國小的老師上傳了一段影片,影片中,農會超市被海浪重創,碼頭邊的民宅被大浪帶起的礁岩,打得渾身是傷,碼頭也成為船隻的墳場,頓時失去對外交通與連繫方式的蘭嶼,災後狀況成為台灣人關切的焦點,離島防災問題,成為政府與民間重視的新話題…
地內出的黃金|復耕黃豆投入糧食自給
黃豆,植物性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是田裡長出來的肉。不過國內黃豆和加工製品的原料,超過八成來自進口基因改造作物,因為成本考量,沒有農民想種。但是這幾年,開始有人想把黃豆種回來…
莫拉克‧失根的漂浮生活|八八風災的原鄉之路
莫拉克風災兩年後,政府建造永久屋,解決居住問題,但是現實生活的問題,開始浮現。在山下想念故鄉,在山上生活困難,於是居民的災後處境,像失根的漂浮生活,不知何時能夠安定…
搶救自然野溪|工程怪手不會破壞自然河川生態嗎?
穿過山林,流過漱石,美麗的野溪,不僅是生物的家園,也是美麗的文學地景,更是社區村落發展生態旅遊的重要區域。但是不斷推動的野溪整治,已經造成嚴重危害,讓野溪成為一條條水泥溝渠,失去原有的美麗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