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層」關鍵字

【科學研究篇】探尋918地震|解讀斷層傳來的訊息

2022-09-27

在917、918地震過後,我們跟著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等專家學者,一起來追探地震造成的影響,解讀沿著斷層所遺留下的種種訊息,找出未來與地震共存的因應之道。

【結構安全篇】 探尋918地震|解讀斷層傳來的訊息

2022-09-26

在917、918地震過後,我們跟著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等專家學者,一起來追探地震造成的影響,解讀沿著斷層所遺留下的種種訊息,找出未來與地震共存的因應之道。

怎麼把橋顧好?|如何提高橋梁耐震力

2022-09-25

如同所有生命,橋梁也有生老病死,撐久了會疲勞、負荷太重會受傷、會老化、會衰敗、會發生意外。從921地震、莫拉克風災到918地震,我們學會如何照顧橋梁了嗎?

【島在現場】918東台灣地震實錄|2022.09.22

2022-09-20

9/17、9/18連續兩起規模6以上的台東地震,造成花蓮、台東多處災情,其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在花蓮玉里,我們的島團隊在花蓮紀錄觀察,後續將推出專題報導,持續關注地震發展。 ​

【島在現場】學者提出核四廠下方有斷層|2021.11.25

2021-11-25

針對核四的地質安全問題,今天上午三位地質學者和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表達重啟核四在地質科學上的疑慮。一開始就表明核四廠下方S斷層的存在並不是新事證,台電早就得知S斷層存在。 當時台電在做調查時,只限於海岸線外50公里內,所以認為只有30幾公里的斷層帶,當時台電報告中還不用"斷層"的字眼,只寫出"線型"兩字,並且將線型分成好幾段來看,因為斷層越長破壞力越大,當時審查委員就在會議中表達必須要連接起來看...

變形之島 (2018回顧版)

2018-02-12

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台灣,面臨高地震風險,從地質資料來看,台灣是全球變形速率最快的地方,當大地的力量持續運作,台灣,變形之島,你我該如何面對?

【花蓮206地震】震撼‧花蓮|震出建築耐震不足與土壤液化危機

2018-02-12

2018年2月6日深夜,花蓮近海發生規模六,震源深度僅十公里的淺層地震,劇烈搖晃,讓早已習慣與地震為伍的花蓮人,罕見地跑到大街避難。柏油路像被躲在地底的鼴鼠鑽過,形成一長條如刀鋒交叉的隆起,但這場地震的破壞,不僅於此。

走訪地質公園|地理界必朝聖的寶地

2014-11-10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卑南溪下游河段平坦的河床中,矗立起幾顆大石頭,乍看不怎麼起眼,卻是台灣最具世界級分量的地景,就像台東利吉過去沒沒無聞,卻是地理界必定朝聖的寶地。台灣有六個地質公園,實地走訪,每個故事都精采豐富…

【核電爭議】非核不可?|台灣不適合發展核電的理由

2013-03-11

每年冬天,烏魚游過雙溪河口來到這裡,養活世世代代的貢寮漁民。1980年,行政院宣佈要在貢寮興建核四廠,引發居民抗爭,因為核二廠興建之後,排水口附近,出現了秘鯛魚。

樂生願:山坡蓋機廠興建背後的挑戰與反思

2013-01-14

長年支持樂生保留的聲援者,提著一袋又一袋的泥土,走向捷運機廠上方的空橋。像精衛填海寓言中的小小飛燕,明知希望微薄,仍然想努力填平新莊捷運機廠。2007年,樂生保留聲援者曾經高喊「捷運機廠和樂生可以共存」,為什麼現在,他們要填平機廠?樂生爭議,長達九年,究竟,如何落幕?

【福島核災】再見 無核之夏|日本民眾走上街頭反對核電

2012-09-03

週五的東京夜晚。是人們好不容易可以放鬆狂歡的小週末。但今晚的人群沒有往新宿、池袋等鬧區聚集,反而來到了霞關町。霞關町,是日本重要行政機關所在地。愈接近首相官邸,「反對核電」、「停止重啓大飯電廠」的呼喊就愈來愈高昂。群眾的怒氣,在首相官邸對面的人行道上沸騰不已,即便橫越大馬路,依然能感受的到…

變形之島|台灣地震來臨時的防災準備

2012-03-05

311日本東北大地震讓人驚心,同樣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台灣,一樣面臨高地震風險,從地質資料來看,台灣是全球變形速率最快的地方,當大地的力量持續運作,台灣,變形之島,你我該如何面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