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再生能源」關鍵字
能源轉型的公民參與之路
2018年年底,台大風險中心針對台灣民眾能源態度及認知的調查 ,顯示台灣有高達82%的民眾關心能源政策的發展,但有將近五成的民眾認為核電是台灣主要的發電方式,且並不清楚政府在2025年再生能源有超過20%的政策目標,這在在顯示台灣多數民眾對日常能源的使用認知有很大的誤解,同時,能源轉型的公民參與和政府發展再生能源的目標與進程上相比有很大的落差,凸顯出公民想要參與國家能源轉型,...
綠能的結與解-漁電如何共生?
天色未亮,台南七股的魚塭旁,採收文蛤的工班,已經開始工作。西南沿海廣大的水產養殖區,豐富了消費者的餐桌,養育著海口地區的居民。近年來,也成為政府發展光電的重點區域。當綠能遇上傳統養殖漁業,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農電共生系列--光電板下的新鮮事
政府全力推動太陽光電,但過去幾年光電設施架設在農地,引發許多假種田、真種電的爭議。太陽光電設置在農地,是否一定會導致良田消失?怎麼樣的規範與設計,能讓光電板下也有新生機?
能源台灣-啟動轉型之路(上)|再生能源能不能點亮台灣未來?
澎湖南方的東吉嶼,2013年政府補助建置光電板,但是光電不穩定,併聯會導致成柴油發電機跳機,根本無法使用。2016年,澎湖縣政府與核研所、中興電工合作,引進微電網系統,綠能才發揮功用。
送電到部落|點亮自主發電的未來
生活在現代,電就像空氣、水一樣,是那麼不可或缺卻又理所當然。但是在有些地方,用電始終不是件容易的事。2015年開始,一個送電計畫點亮部落的燈,也點亮自主發電的未來…
邁向綠能部落|發展再生能源實踐能源自主
每年七月的小米收穫祭,是台東達魯瑪克部落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部落少女們舞動著鞦韆,感謝祖靈恩賜,但是今年的小米收穫祭,跟往年很不一樣,太陽光電板在鞦韆旁閃閃發光,像是在宣示部落自治的第一步,是電力的自主化…
在福島與輻島之間|核災後漫長的重建之路
2016年3月11日,國道114難得繁忙。來來往往的車輛,必須穿過一個個管制哨口,才能回家。日本政府宣布,東日本311大震重建建設,將在年底告一段落,但災民實際面對的,仍是百廢待舉的景象…
川內原發再稼働啟示|日本核電重啟?
2015年8月11日,川內居民在核電廠前抗議三天後,九州電力公司派出層層警力管制,沒有任何回應,在上午十點半,正式重啟川內核電廠。大家都在觀望,日本的能源政策將走向何方?而日本的能源動向也深深影響台灣,讓我們決定前往採訪這次重啟事件…
拿回我的一度電|讓屋頂成為發電基地
嘉義布袋,新岑國小內傳來陣陣鼓聲,我們順著鼓聲前進,發現一個更吸引人的目標物,是裝設在屋頂的小型垂直軸風車,這套設備把風化成電力,提供校園夜間照明使用,這些全是李泳宗親手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