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農村生活」關鍵字
農發條例發了誰?
每次從台北往南部走,回到中南部的鄉村,總會看到許多的稻田,尤其到了收成的季節,滿滿的稻穗,隨著風擺動,真的可以感受到土地的生命力,不過,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農村風景,已經開始改變了,要談農村的改變,就必須來看一下我們的農地政策,原本農地就應該做農業使用,不過早在13年前,就是1995年,政府第一次提出了農地釋出方案,許多農地變更作為工業使用,或者成為住宅用地,到了2000年,政府又開放農地可以自由買賣,可以興建農舍,去年12月,有立法委員提案,要修改農業發展條例,放寬興建農舍的土地限制,許多人擔心,農地會不會,被大規模開發成為建地,這點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當農地開發的大門一開,會產生什麼樣的利跟弊呢?到底農業發展條例,是發了誰?
休耕地上種什麼
民國九十四年春,第一次看到高雄美濃的波斯菊花海,大為驚艷,原來沒有綠油油的稻田,農村也可以這麼美麗。可是問了幾個農民,他們的回答卻更讓人嚇一跳:「不種花種什麼啊?種米又吃不飽!」、「鎮公所說種花有補助,人老了,身體不好,撒一撒種子就有錢領了喔!」、「孩子們都出外工作了,沒有人要種田,種花總比荒廢好。」經過更多詢問,才發現,花海只是休耕的一小部分,其餘的像種綠肥、種能源作物,都是政府鼓勵農民休耕的方式,而政府推動休耕政策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加入WTO之後,發生「穀賤傷農」的情況。的確,到目前為止,休耕政策成功縮減國產稻米產量,但是反過來說,這會不會讓農民無立足之地?喪失務農的信心?加速台灣農村文化的流失呢?希望這些疑問,可以為台灣農業問題找到更多答案。
土溝,TO GO!!
農村沒落,成為一種刻板印象,談論農村總是帶有些許哀愁。但是,在後壁土溝社區,這樣的感傷有點多餘,因為他們發現一種「找樂子」的學問,在這個同樣有著沒落問題的農村,用著歡樂的姿態,放開大步向前走。
阿生伯的竹編夢|穿越時空的農村編織藝術
走訪基隆,看到的是在傳統農村成長的陳傳生,這個被稱為「阿生伯」的老鄰長,除了種田、種菜,還有個編織的好手藝。第一次知道他的作品,相當好奇,手工精細很難想像是出自七十多歲的阿伯手中。這和坊間走袖珍路線的收藏品有何不同?而他爲什麼要做竹編?面對累積上百件編織農具,別人出高價他都不割愛,他又有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