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熱門事件

芳苑與風機的距離|低頻噪音有什麼影響?

2025-01-11

走進農場,一間間溫室相連,種植了上百種水耕蔬菜。從營造業轉農業,雖然歷經虧損等過程,洪新䒴的水耕蔬菜受到許多客戶肯定。自己打拚出來的農場,也希望下一代能接手,繼續在家鄉安居樂業。不過這樣的規劃,卻被近期多起陸域風機申請案打亂。

耐震補強的下一哩路|私有公用建築能否承受大震?

2025-01-05

處在地震頻繁的台灣,大家知道自己去的旅館、商場等公共場所,耐震能力合格嗎?

【2024回顧】重大環境議題|我們的島

2025-01-02

告別2024年,你還記得今年發生了哪些大事嗎?在2025的這一天,一起來回顧《我們的島》去年做過的重大議題,那些發生在你我周遭的環境大事!

【島在現場】城市的拾荒者困境

2024-12-30

你是否曾在城市角落遇見推著載滿紙類或寶特瓶的老人家,緩慢拖著推車前往回收場賣錢?這群默默協助都市處理回收物的拾荒者,貢獻其實與清潔隊不相上下!

航測台灣|勾勒國土的數據容顏

2024-12-29

台灣國土壯闊秀麗,從高山到平原,有著不同地形和萬變地景,構成豐富樣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航測及遙測分署,用超過一甲子的歲月,在台灣高空拍攝地景,同時運用先進儀器,測繪各種資訊,建立國土的數據容顏。

快速消失的拷潭菱角田|限建令解除 加快開發腳步

2024-12-28

高雄大寮拷潭地區曾有許多菱角田,隨著各種開發建設逐漸消失。在地社團舉辦相關活動,想在社區開發與保存間找到平衡,留住菱角文化。

【島在現場】社子島內政部土徵小組進行區段徵收範圍及抵價地比例審議|2024.12.25

2024-12-26

昨(12/25)上午內政部土地徵收小組進行社子島區段徵收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的審議,在市府簡報後,支持與反對開發的雙方,各自表達意見,最後審議結果,內政部原則同意市府提報的開發範圍及抵價地發還比例為徵收私有土地總面積40%;同時要求,台北市府提送區段徵收計畫前,應持續與民眾溝通。 社子島禁限建多年 地方期待盡速推動發展 社子島是由基隆河和淡水河交匯成的沖積平原,在台北地區防洪扮演重要角色。...

星球爆裂的日常|用藝術詮釋花蓮人如何與震共存

2024-12-22

花蓮,一個斷層經常錯動的土地,那些在錯動與爆裂中,反反覆覆被搖晃、擊倒、再站起來的日常經驗,該如何被看見?

守護百年瑠公圳的人與屋:文化保存與居住權的爭議

2024-12-21

瑠公圳,一條自1740年開鑿、擁有284年歷史的古老水圳,見證了大台北地區的發展與變遷。然而隨著都市化進程,這條曾是生命之水的圳道文化,正面臨消失與迫遷的危機。

【島在現場】花蓮SRF廠悶燒持續進行式|2024.12.16 ​

2024-12-19

花蓮市美崙工業區一家以廢塑膠和木材為主的固態再生燃料(SRF)台翔製造廠,原本都會固定提供給亞泥作為替代燃料使用,不過,亞泥的水泥窯在今年0403地震中受損,停止進料,導致工廠堆放的物料無法去化,持續堆置,估計大約有5000噸左右。2024年11月11日工廠發生火警,火勢雖然撲滅,但堆置物內部仍持續悶燒,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個月以上了,臭味隨著風勢飄散,讓下風處的居民苦不堪言,紛紛陳情,...

國土計畫拖拖拖|功能分區圖陷僵局

2024-12-15

立院中相互辯論,地方上激烈抗爭,都因為國土計畫一延再延,形成許多爭議。

維修咖啡館的循環經濟|想想過度生產與消費問題

2024-12-13

2009年,全球第一家維修咖啡館誕生於荷蘭,如今這股風潮已經在世界各地盛行,甚至催生了「國際維修日」。延長產品生命的維修理念,台灣也跟上了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