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校內因為工程要移植一百多棵樹,移植前三個月就開始進行斷根,下方保留足夠大小的土球。怪手開挖出土球的界線之後,靠人力將樹木的根系一一剪斷,接著在土球四周,圍上可以透氣的材質,再依照不同的樹種覆上適合的介質土。在斷根、養根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天天到現場澆水,觀察樹的狀況。
若因公共工程不得已要移植 須做好萬全準備

台北市音樂與圖書中心預定地內有六棵受保護的老樹,因為工程必須搬家。經過三個月的養護,老樹終於長出茂密的細根。細根的量越多,樹根可以正常輸送養分和水分,上面的枝葉就不用被大幅修剪,可以保留完整的樹冠。


當樹木的根系完全養好,就可以開始著手幫樹搬家。業者出動兩輛大型吊車,浩浩蕩蕩將老樹連同土球搬遷,在後續的養護下,老樹在園區的另一個角落展開了新的生命旅程。業者說,「等到四十年後,我們的孫子來看這棵樹,它就已經八十歲了,這和城市裡永遠只有二十歲的樹,價值是完全不同的」。

移植對樹木來說是攸關生死,台灣許多公共工程動輒移植上千棵大樹,但後續的存活率與樹木健康,應該要有更嚴謹的規範與審核,才能夠讓移植不再是樹木枯損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