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桃園市」相關文章
藻礁大未來|當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在桃園藻礁
沒有珊瑚礁的繽紛,乍看之下,不算美麗。走近、蹲下,才能看見傳奇。這是由藻類所建造的生物礁,藻類留下的鈣化石灰質,黏結其他沉積物,慢慢形成礁體,最古老的有7600年。
國一甲道路的開發抗爭|道路開發引發迫遷和破壞環境疑慮
國道一甲線開發,引發徵收迫遷和環境破壞的爭議,居民質疑一條因應桃園航空城興建的道路,在航空城未通過前,為何要搶先通過?自救會居民走上街頭,高聲抗議,希望社會注意這個開發案所造成的人權與環境問題…
再利用的真與假-脫逃的底渣
台灣每年產生將近一百萬公噸的焚化爐底渣,為了邁向零廢棄,政府推動底渣再利用,原本一番美意,近年來卻頻出包。明明是零廢棄,為什麼反而讓土地受害沉淪?底渣再利用機制出了什麼問題?當底渣從合理利用中頻頻脫逃,管理制度的破網,該如何修補?
【蘇迪勒颱風】樹倒|是什麼原因讓大樹倒下?
蘇迪勒颱風過境,挾帶強風豪雨,城市裡的樹木們,毫無招架之力,成了最大的受災戶。從北到南,全台超過三萬株樹木嚴重受損,折枝受傷的更是不計其數。風雨過後,殘缺的枝葉,訴說著百般無奈…
抗旱 水哪來?|尋覓乾淨的水越來越難
清明連假過後,桃園全區、新北、新竹部分地區,將面臨第三階段限水。水來五天停兩天的日子,民眾勒緊褲帶省水,大小水盆儲滿水,進入抗旱狀態。水庫的便利,讓人忘了,其實從傳統的埤塘、地下水,到新興的雨污水回收再利用,還有許多供水方式。
水不落田|停灌休耕政策衝擊農民
2014年,全台降雨量不足,10月及11月降雨量,更創下67年來新低,全台水庫拉警報。為了讓水庫能穩定供水,政府宣布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嘉南水利會灌區內的部分農地,得停灌休耕,總面積達41,576公頃,是2004年之後,最大面積的停灌休耕…
2014.06.22 航空城大遊行
徵收面積三千多公頃,全國最大的區段徵收案,桃園航空城,下周二即將進入營建署都委會審議,今天上午有三百多位反徵收居民,不滿政府徵收,用六步一跪的方式來到桃園縣府前,要求立即停審;但也有支持徵收的民眾高舉布條和標語前來,認為開發能帶動經濟發展。航空城,到底是載著誰的夢想往前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