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相關文章

活水溯源-縱古流今‧高屏溪

2010-05-26

「走大水,拼溪底」,是高屏溪高灘地上的特有生活模式,百年來,人的意志與鬥志,就在這條南方大河上搏鬥。全島流域面積最大的高屏溪,也是豐枯變化最劇烈的河流,流域環境的高度差異,再加上多元族群在此生存與遷徙,也同時孕育出磅礡不凡的文化特色。莫拉克風災造成的傷痕未平,高屏溪的怒吼之聲迴盪山際,此時,正是人們學習與河共存的關鍵時刻!

城市變形記|扭曲的城市容積失控中?

2009-11-09

在都會區,近幾年陸續蓋起了很多的高樓大廈,於是湧入了大量的人潮,但是周邊的環境、公共空間卻沒有整體的規劃,導致空間擁擠、雜亂,到底在我們所居住的都市當中,整體的規劃與發展,出現了哪些問題?

生活綠行動-食物的終點

2009-06-08

許多人總覺得,環保的議題,離自己太遠,其實從生活中觀察,就能發現很多可以著手的環保行動,以吃東西來說,選擇當季當地食材、友善環境的蔬菜。這次則是要提醒大家愛惜食物、不要浪費,能吃多少就點多少。透過食物管理,不但吃得健康也能避免食物浪費,畢竟食物要能生產出來,也要消耗水和其他的資源,在現今富足的社會,一般人很少會去想到食物有多珍貴,透過這專題,希望大家能開始關心周遭的生活。

追緝絕色美聲-白腰鵲鴝|外來種入侵

2009-05-11

繁忙緊湊的生活,有許多人喜歡飼養寵物排遣寂寥,除了常見的狗和貓,也有不少人選擇與鳥作伴,不過有些寵物鳥逸逃到野外,在山林中順利繁衍,搶奪了原有生物的地盤,對本土生態的平衡造成威脅…

查探後勁溪

2009-02-16

要看一座城市的文化,就得看他們的河流,高雄縣市發展以工業區為主,後勁溪相對的也就承受很大的環境壓力,不過明明可以減少污染,卻為什麼還是要把這麼高濃度的有毒化學物質,排放到河流裡,這些原本在原料都被列管的有毒化學物質,進入廢水後就可以置之不理了,種種的疑問令人不解,如果不徹底從排放源改善,大高雄居民們,還是得擔心河裡有毒的危機,繼續存在著…

南方河口敘事|高雄林園高屏溪畔生活居民群像

2008-12-15

該怎麼樣,才能把一條河流的故事說完?而在長流故事裡,我們人類又正在扮演什麼角色?南台灣的高屏溪,是全島年逕流量最大、流域最廣的河流,千萬年來,她一點一滴地堆積出南方的沖積平原,建立起農業發展的基礎環境,而在奔向大海的同時,她更為河口、海濱的人們,帶來無限的資源與夢想。可是,現在的高屏溪,過得好嗎?水岸上的人們,生活是否依然快樂?我們想去海口看一看!

河口危機倒數計時

2008-12-15

正值枯水期的高屏溪,水量比夏天少了一半以上,可是站在河流出海的地方,還是可以感受到河水裡,隱藏著一種沉靜的力量,放眼望去,河面寬闊、漁船錯落、水鳥飛翔…不過大河的危機,卻也正悄悄發生著,高屏溪在西岸地層累積的地下水,被林園工業區的油污侵占,在東岸海邊堆積的沙灘,受到不明原因大面積侵蝕,高屏溪在走向終點之際,正誠實地向人類提出警示。

機車行不行|完善電動車環境邁向低碳城市

2008-12-08

每天,在我們生活裡,總有令人討厭的烏賊車出沒,這些車輛所排放出來的廢氣,不但讓城市的空氣品質變差,也造成城市嚴重的熱島效應,人們呼吸的健康也受到影響。如果有一種交通工具,可以享受輕巧便利,卻又不會排放廢氣,那該有多好?實際上,的確有這樣的交通工具存在,那就是電動車輛,不過為什麼會不普遍呢?真是令人好奇……

小農力量大

2008-05-19

台灣耕地八十三萬公頃,平均一個農民的耕種面積,大都維持在一點五公頃左右,也因此,小農制度一直是台灣農業的重要基礎。雖然生產成本高、農地零碎,但是農村文化多元、生產品項豐富,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特色。其實小規模的生產,也是台灣有機的重要先驅,沒有小農的冒險,有機無法在台灣生根。現在,越來越多的有機小農們開始合作了,他們透過經驗交流、成人教育和銷售平台的共享,來創造下一波有機農業的力量,他們現在的故事,關乎著這片土地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去參與他們吧!

留給水雉一個家|天然棲地因開發日益減少

2008-04-21

台灣的水雉數量一度少到僅剩20多隻,經過環保團體的積極復育,族群數量上升,專為水雉打造的復育區也面臨轉型的契機。究竟園區經營的背後有多少苦楚?當菱角產業沒落,僅有一個13公頃大的人工溼地,能否為水雉的未來燃起生機?我們看見有一群人還在努力,希望能為水雉和牠的鄰居們多爭取一些棲息地。

做個綠色旅人|旅行也能環保一下

2008-03-31

歐美國家早已有環保旅館的觀念,國內的環保旅館和民宿才剛要起步,當法令尚未制定完善,我們是不是可以先成為綠色的旅人,讓自己每次的移動,不會成為地球喘不過氣的壓力…

休耕地上種什麼

2008-03-17

民國九十四年春,第一次看到高雄美濃的波斯菊花海,大為驚艷,原來沒有綠油油的稻田,農村也可以這麼美麗。可是問了幾個農民,他們的回答卻更讓人嚇一跳:「不種花種什麼啊?種米又吃不飽!」、「鎮公所說種花有補助,人老了,身體不好,撒一撒種子就有錢領了喔!」、「孩子們都出外工作了,沒有人要種田,種花總比荒廢好。」經過更多詢問,才發現,花海只是休耕的一小部分,其餘的像種綠肥、種能源作物,都是政府鼓勵農民休耕的方式,而政府推動休耕政策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加入WTO之後,發生「穀賤傷農」的情況。的確,到目前為止,休耕政策成功縮減國產稻米產量,但是反過來說,這會不會讓農民無立足之地?喪失務農的信心?加速台灣農村文化的流失呢?希望這些疑問,可以為台灣農業問題找到更多答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