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歲月修復師|刻劃歷史的傳承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 張光宗 陳慶鍾
剪輯 張光宗

每一項歷史文物,都代表著不同時代的文化,註記著舊日歲月的容顏。但是因為老舊破損,或是開發來臨,歷史文物無法獲得保存,不斷消失,造成文化的重大損失。有一群人,像是歲月的修復師,不斷修復歷史文物,讓過去的歷史風華,延續在世代之中。

屏東縣新埤鄉打鐵天后宮,重建已有80多年歷史,廟宇屋脊上的剪黏,華麗細緻,但是因為年久失修,日漸毀壞,還有安全問題。廟方籌資計畫整修廟宇,文化界人士擔心破壞歷史文物,發起搶救。最後仍在縣府審查後,採取部分剪黏移地保存,屋脊剪黏重新製作。

高雄市哈瑪星代天宮,相當保護廟宇文物,如同許多國寶級匠師的作品博物館。潘麗水的彩繪、葉鬃的剪黏,許多名家作品,歷經時光折損,開始老舊毀壞,廟方自行籌資修復,堅持自聘匠師,依照原貌復舊修補。

廟後的修復工作室,擺滿從屋脊上卸下來的剪黏作品,剪黏大師葉明吉說明手上的作品,如何透過身上的服飾,創造立體樣貌。剪黏是台灣廟宇重要的裝飾技藝,以歷史人物或故事為本,透過素坏製作,再將碗盤、玻璃等材質,剪黏上去。哈瑪星代天宮的剪黏,就是出自葉明吉家族的創作,他以家族傳承的技藝,修復重要的歷史文物。

但台灣歷史文物的修復,在現行的發包制度,常常會有找不到適當匠師的問題,於是許多文物不是無法修,就是修壞了。

彰化縣鹿港鎮公會堂,正在舉辦鹿港黃家金銀廳的金銀格扇修復特展,吸引許多人來參觀。金銀格扇是鹿港黃慶源商號的主人,邀請木雕大師李松林所製作,以精美木雕格扇,搭配名家書畫彩繪,做為母親的七十壽禮。

後來黃家舊宅變賣,文化人士發起搶救金銀廳運動,在屋內發現的金銀格扇,黃家捐給政府修復。政府邀請李松林家族後代,木雕大師李秉圭主持修復,但是文物部分毀損,部分遺失,保存狀況非常不好。

■回顧專題 保鹿救金銀 

在修復過程中,李秉圭的女兒李昱,同時進行歷史文物的考證工作,瞭解當時有哪些名家大師,參與金銀格扇的製作;而透過科學儀器的運用,一些消失的書畫彩繪,可以看見原始墨跡。李秉圭從事木雕創作,進行木雕文物修復,對於金銀格扇遺失的部分,目前以相片輸出,但他還是希望能重新復刻,有機會讓格扇完整呈現。

台灣歷史文物修復,有家族傳承守護的傳統,但有著像女性無法上廟頂這類的限制,成為性別障礙。出生剪黏世家的葉昭旻,就因為性別限制,沒有從事剪黏,轉向學習以科學技術來修復各類文物。

修復過程中,修補彩繪的缺失部分,稱為全色,必須尊重作者的原創精神。針對歷史文物保存,葉昭旻認為社會應該更重視,因為欠缺保存,只會讓文物越來越少,失去文化多元的價值。

在台灣,許多歷史文物面臨消失危機,傳統工藝也有傳承難題,但是透過新的專業修復學程,傳承修復技藝,以及運用科學技術,精進修復品質,讓歷史文物的歲月風華,能夠永恆再現世間。

集數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