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溪整型記|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合力治水

採訪/撰稿 葉明蘭
攝影/剪輯 葉鎮中

2014年10月,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一群關心野溪生態的夥伴,組成野溪小組,每個月選定一條溪,進行實地踏查,記錄台東野溪現況,也希望透過公開調查資料,與大眾及公部門對話,進一步影響政府決策和制度。

一年多來,他們已經踏查過二十條台東野溪,發現有的溪流被人工堤防緊緊限縮,呈現不自然的河道走向,溪旁還有民宿及耕地。小組也發現,踏查到的每條野溪,幾乎都有水泥整治工程,這些工程後,溪流雖然清澈,卻找不到豐富生態。小組更觀察到,沒有整治的野溪在颱風過後,清澈度比整治過的還好。

台東野溪的水泥工程有多少,透過野溪小組的空拍畫面,可以看到羊橋溪從下游開始,密密麻麻,一段又一段的固床工,從傳統固床工到生態工法固床工,這些工程真的能保障居民的安全與財產嗎?

2015年7月,小組將踏查資料提供給水保局台東分局,希望公部門能看到水泥工程的問題,台東分局除了邀請野溪小組進行座談,也首度在溪流整治前,請民間團體實地踏查給意見。

台東長濱野溪,長期有居民反映,大雨來時雨水宣洩不及,水保局原本規畫在野溪中游,進行沉沙池與固床工工程,不過野溪小組調查後發現,工程並不能改善居民擔憂的現象,因此提出希望水保局暫緩相關工程的建議。民間團體的參與,能夠改變公部門的決策嗎?

為了整治淹水,2006到2014年,政府以八年1160億,投入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接著2014到2019年,再編六年660億,進行流域綜合治理,龐大工程經費下,台灣大大小小河川,幾乎都改了面貌,當人定勝天的想法,一再被大自然否定,如何找出與環境共存共生的更好方式?

集數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