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綠指數

採訪/撰稿 于立平
攝影/剪輯 張光宗

以前很少接觸校園環保這一類的議題,有機會再走進校園一看,深深覺得台灣校園的綠指數,很多都不及格,當我收到了高雄市教師會的環境調查報告時,更驚訝的發現,原來在學校裡,每個小朋友所能活動的綠地面積,竟然是少的可憐。

夏日的早晨,小學生們開始了一天中的第一堂課程,看著手錶,時間是早上八點半,但是站在校園的中央,感受到的卻是如正午般的悶熱,在太陽的照射下,PU材質的跑道與操場,散發出難以形容的塑膠異味,這時想找一棵樹來遮蔭,放眼望去,只見到幾棵枝葉稀疏的老樹,被水泥地緊緊的困住,望著無法呼吸的樹根,我彷彿看見被都市框住的學生,這是高雄的一所小學,也是台灣許多學校的縮影。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曾經調查過高雄市的27所小學,發現PU跑道與水泥球場,幾乎是每校必備,「水泥文化」讓樹木無法呼吸,也讓學生的生活完全跟土地隔離,平均算一下高雄的國小,每一個小朋友能擁有的綠地,僅僅3.6平方公尺,要13.5人才能擁有一棵樹,更何況其他腹地更小的城市。

不過有些學校,因為先天環境比較好一點,再加上校長、老師們有很好的生態觀念,因此讓小朋友可以在學校,輕鬆的享受自然,這裡是台北縣的深坑國小,校園裡正在進行自然課的教學,學生們對於濕地裡的生物瞭若指掌,不論是上課或下課,他們總愛在濕地旁邊流連忘返,因為這裡每天都有新朋友出現。

為了創造一個會呼吸的學校,深坑國小慢慢的將「去水泥化」的觀念,在校園裡實現,不只把冰冷的籃球場改為人工濕地,並且也設立了一個讓生物可以自然演替的生態廊道。

人工濕地的興建,曾經在校園裡蔚為風潮,不過有許多學校花了大筆的經費,最後卻因為管理不當,而讓人工濕地淪落為廢水池,深坑國小的老師們,則是採取共同管理的方式,帶領小朋友一同經營溼地,讓他們深刻的體會大自然的變化,感受生命從無到有的神奇。

深坑國小也堅持要種植本土種的植物,這樣才可以帶給小朋友正確的生態觀念,其實學校的植物要怎麼種,可是一門大學問,有些學校看似一片花花草草好美麗,有時候根本是種錯樹,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員,曾經在高雄的27所國小裡「數樹」,他們一共調查了6327棵樹,驚訝的發現,校園裡有七成的樹木都是外來種。

目前大部分的校園環境,仍停留在「綠美化」與「公園化」的階段,離生態校園仍有一段遙遠的距離,不過也有一些學校,引進了「荒地」的概念,在校園的土地上留一點空白,也讓學生的生活多了一點想像。

學校的成立是為了教育,而教育不應該只停留在課本上,每天學生們生活在學校的時間超過八小時,無時無刻都可以是一種學習,尤其對於都市的小孩來說,學校可能是他生活中唯一能接觸自然的地方,究竟台灣有多少間的學校,校園的綠指數不及格呢?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會希望他們生活在怎麼樣的校園中?如果孩子每天背著書包上學時,可以親近綠地,可以擁抱大樹,可以觸摸泥土,可以觀察生物,如果可以每天跟著大自然一同呼吸。

有時回想起小時候,背著書包走路上下課的情景,覺得自己的童年真的很幸福,在生活的四周,總是有樹、有鳥、有松鼠,記得以前的國小操場跑道都是黃土,等到有運動會時,就會推出白色的粉罐,畫起跑道線,而今放眼望去,PU跑道與水泥球場成為每校必備,這一層塑膠與水泥,隔絕了學生與土地的關係,看到小朋友在人工化的校園中遊戲讀書,真的覺得好不忍心,究竟我們給孩子什麼樣的校園環境呢?

集數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