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在現場】屏東小琉球為陸蟹封路|2025.9.19

採訪/于立平、宋慧昱
撰稿、攝影/于立平

為守護陸蟹及生態資源,屏東小琉球設立「美人洞生態廊道徒步區」, 今年從9月19日開始試辦至月底。未來每年五月到九月共五個月的期間,美人洞 1.2公里的路段,晚間七點到十點,會施行夜間封路,禁止車輛通行,只能用步行的方式進入。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小琉球的陸蟹生態豐富,其中又以大型陸蟹紫地蟹、毛足圓軸蟹為最大宗,陸蟹專家劉烘昌觀察,台灣紫地蟹最大的族群就在小琉球,像是美人洞到花瓶洞的步道,短短兩百公尺,無論何時都可以觀察到陸蟹,最多調查到四十九隻紫地蟹。

屏東小琉球的美人洞路段是夜間導覽熱點,經常有機車出入,造成陸蟹路殺。

但,不少陸蟹就住在馬路旁的珊瑚礁岩與海岸林裡,平日出來活動覓食,很容易遭到路殺。

每年5-9月是陸蟹繁殖期,陸蟹媽媽需要穿越環島公路來到海邊,才能順利釋幼。

尤其五月到九月是陸蟹的繁殖期,抱卵的母蟹會從棲息地,返回大海釋幼,不少陸蟹媽媽要穿越環島公路才能來到海岸邊,一不小心就慘死車輪下。根據陸蟹志工從4/27到9/11的調查統計,總共將近2600隻陸蟹遭到路殺,其中又以落日大道、山豬溝及美人洞路段最為嚴重。

2025年小琉球陸蟹志工從4/27到9/11的調查統計,全島將近2600隻陸蟹遭到路殺。

當地居民發起保育行動,除了在陸蟹繁殖季節,志工輪流繞島巡護,守護陸蟹過馬路,也倡議部分路段封路,禁止車輛通行,這項提議也獲得許多居民及相關政府單位的支持。

首日封路儀式,現場備有說明圖板,讓民眾理解為何封路。

今天在美人洞路段,正式舉辦封路儀式,大鵬灣風景區管理處琉球管理站主任陳榮豐表示,封路三個月,至少可以減少五百隻左右的陸蟹遭到路殺,如果這些陸蟹媽媽可以順利生產,對陸蟹生態有正面幫助。

封路期間的告示牌
社區居民和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共同合作,希望陸蟹媽媽能順利釋幼。

陸蟹志工王添正指出,以前陸蟹就像是鄰居經常可見,後來帶遊客導覽時,反而更常看到被車輛輾壓過的「蟹餅」,因此才開始做路殺調查,希望透過累積的數據,找出問題做出改變,沒想到志工們提出封路的想法真的實現了,他感到非常開心。

陸蟹慘死車輛輪下被壓成蟹餅。

由於美人洞路段是小琉球遊客夜間導覽的熱點,每到假日機車車潮湧現,也有當地居民表達,第一次走在無車的道路上,沒有機車來回穿梭,走起路來很安心,尤其封路之後,除了可以好好觀察陸蟹,也可以看到螢火蟲、竹節蟲等多樣生態,還可以欣賞星空。

封路之後,民眾可以仔細觀察路旁的生態。

第一天封路,在路口處有志工進行管制與宣導,遊客與當地居民都相當配合,也有導覽人員帶領遊客體驗步行,並且向遊客說明封路的用意。

沒有車輛的道路上,導覽人員帶著遊客體驗步行。
​​​​​

劉烘昌表示,在恆春半島等地,僅能做到短暫進行交通管制,小琉球美人洞路段能做到封路五個月、每天三小時,而且多數居民認同支持,實屬難得。

屏東小琉球美人洞生態廊道從9/19至9/30,試辦夜間封路措施,希望降低陸蟹被路殺的機率。

路殺、棲地開發,人類的行為深深影響著陸蟹族群。陸蟹的生存困境如同是小琉球島嶼發展的縮影,為陸蟹讓路將是改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