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有場很不一樣的專機任務。
九月四日上午,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首次和民間航空公司合作,將240尾體長16公分的櫻花鉤吻鮭運送到司界蘭溪上游,進行放流。
雪霸處表示以往放流都仰賴人力步行背負六小時,透過專機可節省大量時間和人力。而為了確保這次任務順利,經過一年實地調查和兩次空中勘查,確認溪流棲息地和航行路線的安全,今年將鮭魚送往更上游的棲地,是希望提高存活率。
在台灣被稱為國寶魚的櫻花鉤吻鮭,在冰河期來到台灣,之後成為陸封型鮭魚,只棲息在大甲溪上游的支流。但攔砂壩工程、高山農業、人為獵捕與暖化,讓牠們生存充滿挑戰。目前櫻花鉤吻鮭的保育工作,是就地保育與移地復育雙線並行,從2006年開始,每年把種原庫繁殖出來的幼鮭,送回歷史溪流。(延伸閱讀:國寶魚要回家|櫻花鉤吻鮭復育之路)
一度瀕臨滅絕、僅剩200多尾的櫻花鉤吻鮭,在眾人努力之下,數量提升到一萬八千多尾。1980年代,研究人員只在七家灣溪記錄到櫻花鉤吻鮭,如今大甲溪上游的司界蘭溪、合歡溪、畢祿溪、南湖溪、羅葉尾溪、有勝溪等歷史溪流都再度看到成群的鮭魚優游。(延伸閱讀:櫻鮭的歸鄉路:護持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回家)
棲地的保護是櫻花鉤吻鮭能夠生存下去的重要關鍵,如何讓這些溪流能夠連通、鮭魚族群順利交流,確保基因多樣性,以及設法降低高山農業對水質的影響,是保育櫻花鉤吻鮭現階段需要重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