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培苓

二仁溪的煉金術師|那些深埋地底下的故事

2021-06-28

在台南高雄的界河,二仁溪出海口河岸邊,成功大學考古學所的學生施東佑和朋友們,又是測量、又是拍照,還往地下挖了一個坑,他們在做什麼呢?

對地球以愛木|木構高樓風潮興起

2021-06-14

台灣建築界正悄悄颳起一陣愛木風。年輕一輩的建築師,開始推廣木構建築。這種建築變革,對環境有好處嗎?

你家房子生病了嗎 ?|看不見的室內污染

2021-06-12

影印機印兩張紙,就會有臭氧散逸;煎一顆荷包蛋,廚房的PM2.5、PM10都往上飆;如果剛好搬新家,可能還有甲醛、有機揮發性氣體TVOC需要注意;一般住家用分離式冷氣,開了冷氣卻緊閉門窗,二氧化碳濃度不斷提高…於是出現了一個名詞叫做「病態建築」。  

疫情下的生活|我的房子有好好呼吸嗎?

2021-05-23

新冠肺炎社區感染發生以後,台灣,尤其雙北,進入「民眾自動封城」狀態,馬路上空蕩蕩,人們會花更多時間待在屋子裡,這是一段沉靜的時光,剛好可以更親近地感覺一下,不管是住家還是辦公空間,我們生活其中的建築,是庇護了人的生活,還是打擾了人的呼吸。  

疫情下的地球生活|海外台灣人的防疫經驗

2021-05-23

2021年5月下旬,台灣疫情上升,政府單位與民間公司緊急分流,各級學校停課。這樣的措施,能不能阻斷病毒傳播?如果疫情擴大,生活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改變?買菜購物、自我篩檢,要怎麼樣建立生活的秩序?海外台灣人度過疫情嚴重的時期,看看他們的經驗,有沒有適合給台灣做參考,或者做警惕。 李孝文 ■德國‧威士巴登 德國目前還在分區動態管理的情況下,經營兩間餐廳的李孝文說,「我們現在就是要連續七天,...

尋找鎢鋼球│碧潭吊橋安穩搖擺的秘密

2021-03-15

新店溪,其實是台北盆地發展的重要源頭。怎麼說呢?開水圳灌溉、引水發電,都是從新店溪開始,甚至,台灣人自己設計、興建,可行汽車的第一座現代橋梁-碧潭吊橋,也在新店溪。  

難道 就只為了給碧潭吊橋好看?│灣潭重劃區的開發爭議

2021-03-15

台北碧潭吊橋上游一點點,新店老街區的對岸,新店溪沖積出一片寬敞的河階地,灣潭。這裡橫過新店溪到新店老街,有個全台灣碩果僅存的擺渡,新店渡。從空中俯瞰,一片綠意。幾十年前,從台北市區要到烏來溫泉,都要坐船到灣潭,越過灣潭,再坐一次船,然後沿著河岸往上游到烏來。  

【缺水乾旱】摳馬桶的水:家庭省水行動

2021-01-18

廁所裡面,輕輕一按,自來水就嘩啦嘩啦地,沖走煩惱。馬桶,是現代人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只是這些乾淨的自來水,翻山越嶺而來,這樣按一下,大者沖走六公升,小者沖走三公升,實在叫人心疼。  

【節水智慧】太陽公公來節水:滑手機的智慧農業管理

2021-01-18

高鐵台南站附近,將近兩甲地的網室木瓜,這裡種的是價高量少的日陞木瓜,市場價格一斤120塊起跳。曾經獲選農委會產銷履歷達人的陳文億,就住在他的木瓜園旁邊,他工作並不很辛苦,一天到晚都在滑手機,太太著急了就會說,不要再滑手機了!但是他都說「我在手機上巡田水啊!」  

杉原灣的美麗未來|美麗灣觀光度假村的下一步,拆還是不拆

2020-11-30

台11線上的美麗灣度假村,從2005年簽訂BOT五十年的合約開始,就因為環評問題爭議不斷。終於,2020年10月24日,台東縣政府接受仲裁結果,以6.29億元買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