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寶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風災十年路
高屏溪流域的三大支流荖濃溪、旗山溪、隘寮溪就像是南台灣的血脈,八八風災後每一條流域都經歷著驚心動魄的改變。經過十年的洗刷、復育,人能否安居?山河是否安好?
透視嘉磷塞|政府考慮放寬殘留容許量惹議
為什麼孟山都公司,要為一位癌症末期的美國校工,付出數十億台幣的鉅額賠償金?這起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訴訟案,引起全世界注目。燕麥、小麥、大麥、黃豆,各式各樣的雜糧和嘉磷塞有什麼關聯?為什麼歐盟的農業大國,接連對它實施限制?它又怎樣影響著台灣人的日常飲食?
告別核電的漫長之旅|棘手核廢料該放哪安置?
位在新北市石門區的第一核能發電廠,是政府在1970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項目之一,1971年底開始施工,1978年商轉。一號機在2018年底,屆齡四十年,正式停止運轉,二號機也將在今年7月,功成身退。 核一廠屆齡40年 除役前的前置工作有哪些 台電表示,如果2019年順利啟動除役,會先將用過燃料棒移到冷卻池,預計耗時八年;再來是將燃料棒移到乾貯設施,開始拆除與輻射污染相關的設備和大型廠房,...
樂生院民等回家|盼望家園重建的那一天
「我們一起喊口號,強拆樂生毀人權!黑箱重建騙院民!」2019年4月10日,樂生保留自救會和聲援者,再度來到衛福部抗議。他們已經記不得這是十多年來的第幾次陳情,只知道,訴求完整保留樂生、讓院民安心續住的盼望,始終沒有實現。 樂生保留運動的人與事 2005年到2008年間,樂生保留運動曾是台灣社會運動最搶眼的一樁事件。十多年過去,如今鮮少有人繼續記憶樂生。樂生保留自救會榮譽會長李添培說,...
海岸遺毒|隱藏戴奧辛劇毒的新豐海岸
烈日下,位在新竹縣新豐鄉和竹北市交界處這段海岸線,怪手緩緩開挖,正在進行中的護岸工程,泥沙中混雜著五顏六色的廢棄物,這片土地,不僅早已失去自然樣貌,還隱藏劇毒…
大社工業區降編記|與石化業為鄰的日子
2019年3月22日,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73次會議召開,不少高雄大社居民、環團及廠商代表,一起到現場,等待大社工業區降編案的決議。 居民期待從特種工業區降編為乙種工業區 當地居民期待,政府兌現承諾,讓工業區用地從高污染、高公共危險的「特種」,降編為無煙囪、低污染的「乙種」,而廠商希望降為「甲種」即可,否則將造成業者無法擴建廠房,進而影響勞工就業權。 最後高雄市都市發展局表示,...
極東有難|當開發撲向馬崗漁村聚落
春天,馬崗的海蝕平台上,會布滿青翠的綠藻,宛如地毯。這些綠藻,是海兔的食物來源。十五年前,長期投入環境教育的陳楊文,為了讓孩子了解島嶼生態,開始帶全家環島。一次來到位於東北角的馬崗潮間帶,發現海兔,深深著迷。從此不分四季,每個月都來馬崗觀察。 陳楊文說,馬崗潮間帶可能受黑潮與親潮影響,浪很大,但生物也特別多,一個小小潮池,就有各種海洋生物的卵,等待在初夏時孵育出來、游回大海,「所以整個潮池,...
當前瞻變後見|從金沙溪、大安溪到保力溪,看人對待河流的思維
2017年,行政院推動前瞻計畫,希望以生態為核心,改善水域環境、維持防洪安全,這項政策,能不能兩全?實施近兩年後,又為現況,帶來什麼改變?
興達電廠脫胎記:燃煤改燃氣
從高雄茄萣望向南方,四座銀亮的圓形儲槽與高大煙囪,是人們對高雄永安的第一印象。這是1970年代,因應南部快速發展的工業需求,興建的興達電廠,運轉至今已經有三十七年,廠內有四部燃煤機組、五部燃氣機組,是目前裝置容量第三大的電廠,但對高雄市民來說,卻是不可承受之重…